我國古代類書之祖,當首推魏時之《皇覽》。就據《三國誌·魏誌·文帝紀》載:魏文帝曹丕時“使諸儒撰集經傳,隨類相叢,凡千余篇”。此書早已散佚,後世雖有壹些輯佚本,但所存不多,難以窺其全貌。六朝時期也有很多類書,如北齊後主武平三年敕撰的《修文殿禦覽》,卷佚很多,為唐、宋類書所取,今已佚。另如齊、梁間的《古今同姓名錄》、梁朝的《華林遍略》等皆是。
唐代官修類書有三部,即歐陽洵等奉敕撰《藝文類聚》,許敬宗等奉敕撰《文館詞林》,徐堅奉敕撰《初學記》。私撰的有二部:虞世南撰《北堂書抄》和白居易撰《白孔六帖》。
《藝文類聚》,唐高祖時編,100卷。該書從1400多種古籍中分類摘錄,分歲時、政治、產業等48部,事實居前,詩文列後,內容豐富。其中征引的古代典籍,今多散佚,為我們保存了不少珍貴材料。
《文館詞林》,唐高宗時編。1000卷。分類編纂自先秦到唐代各體詩文。原書北宋時已散佚。流傳在日本的殘本約有數十卷,其中大部分已重新傳入我國。各殘卷分別有《佚存叢書》《粵雅堂叢書二編》《古逸叢書》《適園叢書》等刻本。
《北堂書鈔》,是唐初的虞世南任隋朝秘書朗時編輯。160卷。該書從當時各類書籍中摘錄名言佳句,凡852類,供當時作文采摭詞藻之用。
宋代類書編纂規模空前,產生了許多大型類書。較為著名的有:
《太平禦覽》,1000卷。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下詔命李昉等人編修,歷時八年而成。初名《太平總類》,太宗令人日進三卷閱覽。“此書千卷,朕欲壹年讀遍”,故改題今名。又簡稱“禦覽”。是書分55門,各門之下又分若幹類,有些類下又有子目,大小類目***計約5474類。《禦覽》征引古書1690余種。可見其不僅是壹部重要的綜合性資料工具書,而且是保存古代佚書最為豐富的類書之壹。
《冊府元龜》,1000卷。宋真宗命令王欽若、楊億等輯。始於景德二年(1005年),歷時八年於太中祥符六年即1013年修成。分31門,1104門。將歷代事跡,自上古至五代,分門順序排列。所采以史籍為主,間取經、子引文多整章整節,對宋以前史輯的校勘工作有較高價值。
《山堂考索》壹名《群書考索》,212卷。南宋章如愚私撰。***分46門,所引經史百家之書,都附有輯書人的斷語。
《玉海》,200卷。南宋王應麟私撰。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貨等21門。該書對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實錄》和《國史日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卷末還附有《辭學指南》四卷,並有輯者所作《詩考》及《詩地理考》等13種。
明清兩代官修和私輯的類書更是汗牛充棟。這裏只介紹兩部規模巨大最富代表性的類書——《永樂大典》和《古今圖書集成》。
《永樂大典》,22937卷,11095冊,字數三億七千萬左右。明成祖永樂元年(公元1403)詔令大臣解縉編纂《文獻大成》,次年竣工。永樂三年,再令重修,永樂六年修成,命名為《永樂大典》。該書集中圖書八千余種,依洪武正韻將有關資料整編。其體例是“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即以洪武正韻為綱,按韻分列單字。每壹單字下詳註音韻訓釋,錄有篆隸楷草各種字體,字下將有關人物事件、制度名物、山川河流、天文地理、詩詞歌賦、號令文章,隨字所含之類收載。《永樂大典》篇幅浩繁,內容十分豐富,保留了不少古籍。可惜正本毀於明末,副本也在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被洗劫,現僅存七百余卷。
《古今圖書集成》。清康熙時陳夢雷等編。康熙四十五年書成,賜名《古今圖書集成》。雍正時復命蔣廷錫等重新增刪潤色。原書分六編,三十四誌,修訂後的該書改為三十二典,6109部仍舊,***壹萬卷。全書體例以六匯編為總綱(歷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各編下分典,計三十二典。典下分部,凡六千余。部下又分別列有匯考,總論、圖表、列傳、藝文、造句、紀事、雜錄、外篇等細目。所引圖書資料,壹律註明出處。《古今圖書集成》卷帙浩翰正如雍正所稱贊:“貫穿古今,匯合經史,天文地理,皆有圖記。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靡不備具。洵為典籍之大觀。”為世界文化史上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