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零的整理,《容成氏》全篇***存完、殘簡五十三支。竹簡發表後,學者們就竹簡拼合及編連問題進行了討論。
在竹簡拼合方面,陳劍《上博簡<容成氏>的竹簡拼合與編連問題小議》(載《續編》,以下簡稱《小議》)從編繩位置和內容兩個方面指出簡35上段與下段不屬於同壹簡,應該分別編號重新排列,並把此簡的上段和下段分別編為“35A”和“358”。這壹意見被研究者普遍接受。《小議》在李零排序的基礎上對全篇竹簡進行了重新編連,為學者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此外,簡15與簡24原本是兩段殘簡,單育辰《<容成氏>雜談(三則)》(載《簡帛研究2007》,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從縮放比例和文義兩方面論證了這兩支簡應該直接拼合。
郭永秉《從上博楚簡<容成氏>的“有虞迥”說到唐虞傳說的疑問》(載《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壹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將簡5與簡32的“又吳迥”釋讀為“有虞迥”,認為是指有虞部族名回的酋長。並據此將簡序編排為31+32+4+5。按照他的編排,《容成氏》有關舜以前的古史傳說,應當歸結為“古帝王壹有虞迥壹堯壹舜”。
除了上舉文章及研究專著之外,其他學者如黃人二《讀上博藏簡容成氏書後》(《出土文獻論文集》,高文出版社,2005年)、白於藍《<容成氏>編連問題補議》(載《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於凱《上博楚簡<容成氏>疏劄九則》(載《續編》)、陳麗桂《談<容成氏>的列簡錯置問題》(載《續編》)、王誌平《<容成氏>中制樂諸簡的新闡釋》(載《續編》)、王暉《楚竹書<容成氏>錯簡問題與原始氏族社會研究》(載《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十三輯,三秦出版社,2006年)、黃人二《(孟子·萬章上>篇諸章與上博藏簡<容成氏>涉及堯舜禪讓之竹簡》(載《儒家文化研究》第壹輯,三聯書店,2007年)、李守奎等編著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文字編》(作家出版社,2007年)中《附錄六》的《釋文》、王瑜《<容成氏>的竹簡編連及相關問題——兼與黃人二等商榷》(《社會科學評論》2008年第2期)等也均有編排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