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自然是有益健康,但前提是正確且合理地喝茶。所謂的合理便是健康飲茶,比如不宜空腹喝茶,不宜喝大量濃茶,不宜喝大量隔夜茶,不宜用茶水服藥,不宜酒後飲茶,不宜睡前喝茶。此外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與當時狀態去喝茶,如果已經感冒發燒了,那麽不宜喝很多茶。如果自己屬於腸胃不好的人,也要適量飲茶,可以喝些刺激性較小的茶。喝茶是良好的生活方式,但建立在合理與健康上,胡亂喝茶便是不健康的。
我們返回來看看古籍中關於茶葉功效的記載,在茶聖陸羽的《茶經》中是這麽寫的: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陸羽認為,茶是最棒的飲料,所以那些精行儉德的人喜歡喝茶。其實茶葉有諸多功能起源說,比如有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又比如藥物說,《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總之,我國有很多典籍記載了關於飲茶與健康方面的探討。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茶治膿血甚效。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沈也,降也,最能降火。《本草拾遺》:破熱氣,除瘴氣。《本草經疏》:茗,《本經》味甘,氣微寒,無毒,藏器言苦,然亦有不苦者。此外很多古人對茶很推崇,像蘇軾、宋徽宗、乾隆等都是愛茶之人。
茶有藥理作用,茶對人體有保健作用,但我們也要正視且合理看待,畢竟歸根結底它只是飲品,不是藥,所以不能把茶等同於藥。真把茶當藥喝,那就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