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史書中對通貨膨脹的最早描述。

史書中對通貨膨脹的最早描述。

在中國歷史上

中國最早有記載的因鑄幣不當導致的重大通貨膨脹,應該是王莽朝。從公元7年到14年,王莽三次改革貨幣制度。下令除五銖外鑄“大簧”(“簧”意為“錢”),重12銖,但指定面值為50銖;還造了“刀”(壹種刀形貨幣),指定面值500+五銖;做“錯刀”,指定面值5000五銖。

在世界歷史上

公元2世紀的羅馬帝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富裕、最美麗的國家,擁有人類最先進的文明。當時羅馬有完整的貨幣體系,羅馬金幣的含金量壹度高達90%。正是在這種強勢的金銀貨幣體系下,羅馬帝國大大加強了對周邊地區的資源整合能力。羅馬帝國在百年歷史中,經濟繁榮,物價穩定,貿易發達,商業貸款利率在4%-6%的正常範圍內。但為了應付戰爭,滿足羅馬貴族的奢靡生活,羅馬統治者最終走上了通貨膨脹的道路。

到公元350年左右,羅馬銀幣在奧古斯都時代只相當於65,438+0/30,000,000。通貨膨脹使得當時羅馬工人的工資極不穩定,也使得與貨幣兌換有關的投機活動猖獗,給整個羅馬經濟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商人的熱情越來越低。壹方面,印度與羅馬帝國的商業關系幾乎完全中斷。另壹方面,商品交換又回到了最原始的物物交換,城市開始蕭條,越來越多的土地被荒廢,排灌工程被廢棄,帝國的生產力穩步下降。到這個時候,羅馬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這是我能找到的所有信息。具體考證來源於那些古籍的記載,原作者並未提及。我不是專門研究的,也不確定。如果妳對這個事情感興趣,可以看看《反通脹戰爭》這本書。

只是為了幫妳,領養不領養對我來說無所謂。希望以上資料對妳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