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叢書無論是在選目還是在整理方面,都有著鮮明的特色。從選目上來說,全而見精,勾勒出中國文學史的發展概貌。叢書100種,以朝代論,大致為唐前15種,唐30種,宋20種,元明15種,清20種;以文體論,總集3種,文論2種,筆記、小說2種,戲曲2種,詞集4種,余均為詩文別集。從整理方式來看,有標點、校點、校箋、箋註、校註、集註、集釋等。其中箋註、箋校、集註、集釋的占三分之二,多為今人所撰,也有前人舊註。傳世佳註者盡量保留,僅作標點,如《文選》唐李善註、《王右丞集》清趙殿成箋註、《杜詩鏡銓》清楊倫箋註、《李長吉歌詩》清王琦等三家評註、《樊川詩集》清馮集梧註、《玉溪生詩集》清馮浩箋註、《溫飛卿詩集》清曾益等箋註、蘇軾詩清馮應榴輯註、黃庭堅詩宋任淵註等。宋以前的詩文集前人無註或簡註者,多請當代古典文學名家和史家予以箋註或集註,如高亨的《詩經今註》、湯炳正的《楚辭今註》、余嘉錫的《世說新語箋疏》(修訂本)、詹锳的《文心雕龍義證》、瞿蛻園的《劉禹錫集箋證》、瞿蛻園等的《李白集校註》、朱金城的《白居易集箋校》、朱東潤的《梅堯臣集編年校註》、鄧廣銘的《稼軒詞編年箋註》(增訂本)、夏承燾的《姜白石詞編年箋校》、錢伯城的《袁宏道集箋校》、王蘧常的《顧亭林詩集匯註》等。這些作者都是他們所研究的領域的壹流學者,不少是大師和領軍人物,他們的這些古籍整理著作都反映了他們的治學成果,有的凝聚了他們畢生的心血,代表了壹個時期研究的最高水平,也因此獲得了學術界和讀者的好評。如錢仲聯先生的《劍南詩稿校註》獲1988年全國優秀圖書壹等獎;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龍義證》獲1994年首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和1991年首屆全國古籍整理優秀圖書壹等獎;瞿蛻園先生的《劉禹錫集箋註》、曹融南的《謝宣城集校註》和邵海清校、李夢生箋的《忠雅堂集校箋》分獲1991年首屆、1992年第二屆、1994年第三屆全國古籍整理優秀圖書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