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的拼音是:jīn,筋是壹個漢字,本意是指附在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該文字在《素問·五藏生成論》和《靈樞·九針十二原》等文獻均有記載。
古籍解釋:康熙字典〔古文〕竻《廣韻》《集韻》《韻會》舉欣切《正韻》居銀切,?音斤。《說文》肉之力也。從肉從力從竹。竹,物之多筋者。《禮·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周禮·天官·醫師》凡藥以辛養筋。《釋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於身形也。 《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又竹名。《戴凱之·竹譜》筋竹,長二丈許,圍數寸,至堅利,南土以為矛。其筍未成竹時,堪為弩弦。又藥名。《本草》白茅根,壹名土筋。又姓,出《姓苑》。又《集韻》渠焉切,音乾。大腱也。 《篇海》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