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樣的瓷器以窯中彩、窯中彩著稱?

什麽樣的瓷器以窯中彩、窯中彩著稱?

鈞瓷入窯壹色,出窯萬色。

宋代五大名瓷之壹的鈞瓷,以其“窯中壹色,窯中萬色”的自然窯化藝術,打破了宋代單色瓷天下獨大的局面,成為中國陶瓷技術發展史上光輝的壹頁。古人曾有詩贊曰:“綠如春水初生,紅如朝霞。青煙滿天飛,夕陽紫綠。”

據考古發現,鈞瓷的燒制歷史始於唐末,盛於北宋,歷時700余年。起源以蔚縣顧俊府為中心,向四周延伸。古有“入申勇山,七裏長街觀,七十二窯場,煙花遮天,商賈走天下,天天鬥錢”之說可見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遠。

鈞窯分為官窯和民窯,民窯是壹種商品,可以自由買賣,大多小巧精致。管峻,顧名思義,是有官方背景的鈞窯,大部分是大型器。過去傳說北宋時期,鈞臺窯因其燒制規模和產品質量在禹州所有窯中最高而受到宋徽宗的青睞,於是他在鈞臺設立官窯燒制皇家瓷器。

禹州市鈞臺鈞窯窯址簡介

據古籍記載,元初就有“周俊”窯業的記載,周俊窯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明代弘治年間。明嘉靖以後,周俊窯的記載越來越多,表明其地位逐漸提高。明朝萬歷年間以後,避開了明神宗和朱翊鈞的禁忌,被記載為周俊窯。明末宣德丁《易譜》提出“柴如官、哥皆任”,這應該是窯成為名窯的源頭。

鈞窯的名稱出現在清朝乾隆年間,相傳為“官窯”。隨著它起源於北宋的說法,它被認為是建於宋初嘉慶年間。清末以後,鈞窯被列為宋代名窯,直到20世紀50年代,鈞窯才最終成為宋代五大名窯之壹。

隨著越來越多考古證據的出土,主流學術界和拍賣界已將管峻窯的年代定在元末明初,但豫京故宮的壹些專家仍堅持北宋管峻窯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