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壹年的校園招聘是最能夠辨別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的。大家普遍認為熱門的專業就業範圍廣,可供選擇的公司多,前景大,而冷門專業則恰恰相反。因此,許多就讀於冷門專業的學生在此時就特別顯得不知所措,對未來的迷茫程度遠高於那些就讀專業選擇多的學生。不過,冷門專業並非代表沒有市場,沒有在就業市場中被廣泛應用並不代表該專業無用,相反,是金子總會發光。在北大有壹個專業,冷門到連北大學子們自己都不知道,不過,這個專業對於自然和人類而言卻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
這個專業就是古生物專業,初壹聽名字,估計很多人都會以為這個專業與歷史相關。不過事實卻並非如此,這個專業涉及到生物學,地球科學以及自然環境研究等等多方面,屬於綜合性極強的交叉類學科。就讀這個專業的學生,通俗而言就是要跑得來野外,翻得來古籍,做得來研究,寫得來報告,對學生本身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是非常高。
不過,這樣高要求高標準並且知識面涉及廣的古生物專業,居然從設立至今僅僅畢業了6個人,畢業人數連其他專業零頭都不夠。這個專業從開設至今,每年最多只能招到壹個學生。這不僅是北大唯壹招收壹個學生的專業,放眼全中國,也僅有北大的古生物專業有此特例。
造成古生物專業壹脈單傳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報考生對專業的認識度還不夠,的確,高考畢業生由於常年泡在題海裏,鮮少有機會接觸專業方面的具體信息,對專業的認識並不夠,很多都是隨大流,根據市場就業狀況來選擇的。其次就是這個專業的實踐操作性要求非常高,也就意味著就讀該專業的學生要常年在野外考察學習,這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也挺高。
不過,雖然這個專業人丁單薄,每年的畢業照只有壹個人,但是這絲毫並不代表這個專業就沒有存在的意義。相反,隨著人類對地球環境和生命發展的探索研究的不斷深入,許多科研機構十分渴求招聘到該專業的學生。由於人數太少,因此每壹屆該專業的學生也被視為“國寶級人物”,每壹堂課都享受老師們壹對壹的授課,這樣的事情想來也是人生壹大奇遇吧。
作為北大最冷門的專業,當初前來報讀的學生也是奔著興趣前來的。尤其是其中壹個叫做薛逸凡的同學,她對古生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北大就讀之後,她並沒有選擇進入任何壹個科研機構工作,相反,她選擇繼續在相關學科深造,從北大到美國,從本科到博士,薛逸凡憑著熱愛在這條路上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奇跡,她不斷地向人類知識的巔峰發起進攻,然後用所獲得的造福人類。北京大學最冷門的專業,每年最多只招壹個人,至今畢業生僅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