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夕的來歷
除夕之夜,與新年首尾相連,舊歲至此夕而除,到了第二天就換新歲了,所以被稱為“除夕”。
(1)除夕的來歷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歲末除舊布新、祭祀祖先的風俗。
(2)在我國歷史文獻當中,早提及“除夕”這壹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地方風物誌《風土記》。
(3)後來,又稱除夕的前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2、除夕的傳說故事
關於除夕的傳說故事有很多,其中為經典的故事內容如下:
中國民俗傳說中有壹個叫“夕”的怪獸,每年臘月三十日過來禍害百姓。
後來,老百姓便向略微笨拙的竈王爺求救。於是竈王爺上天搬救兵,請到了神農的孫子——“年”。
雖然“年”還很小,但是很勇敢,是個小英雄。“年”決定下凡人間,為民除害,他帶了兩樣法寶,壹個是噴霹靂火花的竹筒,另外壹個萬彩紅綾。
到了臘月三十的晚上,怪獸“夕”果然來了。“年”拿著他的兩件寶貝與怪獸“夕”進行了壹番激烈的搏鬥,終於除掉了怪獸“夕”。
後來,為了紀念,人們把臘月三十這天稱為“除夕”;而為了紀念“除夕英雄”,就把正月初壹叫做“年”。初壹,就要歡歡喜喜“迎新年”。
而“年”用的那兩件降服怪物的寶貝,萬彩紅綾和霹靂竹筒就演化為了對聯和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