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螺紋接頭簡介

螺紋接頭簡介

書籍裝訂技術。它是中國傳統書籍藝術演變的最後壹種形式,出現於明代中期,俗稱“線裝書”。其實裝訂的時候,把紙頁折好之後,壹定要先用紙把書體扭起來,上下剪得整整齊齊,然後打孔裝封面。線裝書通常只有四個孔,稱為“四眼裝”。大壹點的書,多看壹眼上下角就變成了六眼裝。精美的線裝,除了用絲蓋外,還要用絲把上下角包起來,以作保護。

有人認為,漢代的書市就有線裝書出售。其實漢代就有書市,只是沒有線裝書。中國古代的紙質書經歷了卷軸和冊頁兩個階段。卷軸由線圈、軸、絲帶和皮帶組成。漢唐時期只有這種卷軸形式的書籍。今天我們看到掛在墻上的卷軸書畫,還是卷軸裝裱的遺風。晚唐以後,卷軸書轉變為冊頁書,其裝幀方式也有多種演變。它們大致經歷了折、旋、蝶、寶被裝的過程,直到明代才正式出現線裝書冊。到了宋代,由於長卷不便,根據樹葉的格式,改良成今天的裝線式。也就是說壹片葉子分出來使其不連續,壹片葉子是板,另壹片葉子是變。但是,在復習、閱讀、收藏中,卻不再方便。所以我們看的線裝書,其實是從宋朝開始的,只持續了壹千年。宋代以前,沒有線裝書。大部分文字是刻上去的,臨摹的很少。在宋仁宗的慶祝日歷中,有壹個布畢升作為陷阱,用粘土雕刻,然後有了活字印刷板的發明。元王振也有活字印刷。明代弘治、嘉靖年間,無錫華歲、安國初名聚珍板。都是活字印刷。在印刷上更經濟,但是在書籍上,沒有實體和雕版的區別。簡而言之,從宋代到清代,他們的書的形式完全壹樣,都是線裝書,所以那個時期叫線裝書時期。清末逐漸有洋裝,民國以後有以線裝取而代之的趨勢。它的形式和裝訂是眾所周知的,所以我不需要去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