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是我國現存第壹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儒家“十三經”之壹。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春秋左氏傳《左傳》的作者,司馬遷和班固都證明是左丘明,這是目前最為可信的史料。現在有些學者認為是戰國初年之人所作,但均為質疑,因為《左傳》中某些文章的敘事風格與其他不符,並無任何史料佐證,只能歸為臆測。
《左傳》對後世的影響首先體現在歷史學方面。它不僅發展了《春秋》的編年體,並引錄保存了當時流行的壹部分應用文,給後世應用寫作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僅據宋人陳骙在《文則》中列舉,就有命、誓、盟、禱、諫、讓、書、對等八種之多,實際還遠不止此,後人認為檄文也源於《左傳》。並且,本書在我國的文學界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對史學也有巨大的貢獻!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左傳家者,其先出於左丘明。”此後,有許多學者也持懷疑態度。很多人都認為寫《左傳》的左氏並非左丘明。唐朝的趙匡首先懷疑《左傳》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後,有許多學者也持懷疑態度。很多人都認為寫《左傳》的左氏並非左丘明。葉夢得認為作者為戰國時人;鄭樵《六經奧論》認為是戰國時的楚人;朱熹認為是楚左史倚相之後;項安世認為是魏人所作;程端學認為是偽書。清朝的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卻仍然認為是左丘明所著。康有為則認為是劉歆所作。今人童書業則認為是吳起所作,趙光賢認為是戰國時魯國人左氏所作。現在壹般認為《左傳》非壹時壹人所作,成書時間大約在戰國中期(前4世紀中葉),是由戰國時的壹些學者編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寫。
《左傳》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
《左傳》是我國第壹部敘事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為“十三經”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