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íng yú
2 概述鯪魚生長在水溫較高的水域,不耐低溫,壹般水溫低於7℃時即不能生存,所以天然鯪魚主要產於廣東、福建兩省各水系。其它地區可在保溫條件下進行人工養殖。鯪魚四季均產,以4~6月為捕撈旺季。
鯪魚體扁側,背部在背鰭前方略隆起,壹般體長15~25厘米。有須兩對,鱗片較大,體為青白色,腹部圓而無棱,刺細小且多,肉嫩,略有土腥味。
3 鯪魚的別名雪鯪、土鯪魚、鯪公、齡魚
4 《*辭典》鯪魚 4.1 出處
姚可成《食物本草》
4.2 拼音名Línɡ Yú
4.3 鯪魚的別名雪魿(《綱目拾遺》),魿魚(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鈴魚(《本草求原》)。
4.4 來源為鯉科動物鯪魚的肉。
4.5 原形態體長、側扁,腹部圓,背部在背鰭前方稍隆起。體長約30厘米。頭短,吻圓鈍,吻長略大於眼徑。眼側位,眼間距寬。口下位,較小,呈弧形,上下頜角質化。須2對,吻須較明顯,頜須短小。唇的邊緣有多數小乳狀突起,上唇邊緣呈細波形,唇後溝中斷。下咽齒3行。鱗中等大,側線鱗38~41。背鰭Ⅲ12,無硬刺,其起點至尾基的距離大於至吻端的距離。臀鰭Ⅲ5。尾鰭分叉深。體上部青灰色,腹部銀白,體側在胸鰭基的後上方,有8~9個鱗片的基部具黑色斑塊。幼魚尾鱗基部有壹黑色斑點。
棲於南方水溫較高的河流內,以藻類及水底腐殖質為食。產卵期4~9月。冬季在河床深水處越冬。
4.6 生境分布分布於珠江流域及海南島。
4.7 性味①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無毒。"
②《本草求原》:"甘,平,無毒。"
4.8 功能主治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滑利肌肉,通小便。治膀胱結熱,黃疸,水鼓。"
②《綱目拾遺》:"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濕。"
③《本草求原》:"補中開胃,益氣血,功近鯽魚。"
4.9 註意《本草求原》:"陰虛喘嗽忌之。"
4.10 摘錄《*辭典》
5 鯪魚使用提示每餐約100克
6 鯪魚的營養價值鯪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鈣、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7 鯪魚適合的人群壹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適宜膀胱熱結,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水腫之人食用;
2. 陰虛喘嗽忌之。
8 鯪魚的食療功效味甘、性平、無毒,入肝、腎、脾、胃四經;
有益氣血,健筋骨,通小便之功效;
治小便不利、熱淋、膀胱結熱、脾胃虛弱。
9 鯪魚的食用建議鯪魚的烹調法以燒、燉為主。
古籍中的鯪魚 《本草害利》:[肝部藥隊〔瀉肝次將〕]穿山甲壹名鯪魚〔害〕性猛善竄,用宜斟酌。癰疽已潰,痘瘡挾虛,元氣不足,不能起者,不宜用。〔利〕鹹寒有毒,專...
《本草綱目別名錄》:[本草綱目釋名]草部(下)龍子(山龍子石蜴豬婆蛇泉龍蜥蜴守宮)鯪鯉(龍鯉石鯪魚穿山甲)守宮(壁宮蠍虎壁虎蜓)蛤蚧(蛤仙蟾)蚺蛇...
《本草乘雅半偈》:[第九帙]鯪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