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郗璇傳記

郗璇傳記

郗璇小傳——落葉夕陽  

? 度過無邊苦海者,化己身作舟飲心渡之!昔日的壹切終將過去,不論是苦是樂,是悲是喜。?

走到生命的盡頭,王羲之看到壹團模糊的身影牽著另壹團模糊身影,周圍壹片寂靜。能撫摸到的寧靜,能看得到的寧靜,能供給呼吸的寧靜!?

? 壹點點白色的光團開始圍在他的頭頂,身體變得輕盈,像是窩在白雲深處,最後白雲也不用承托著身體,因為他的身體已經飄若浮鴻,輕若星光,心底還是泛起壹絲苦澀,壹個壹點壹滴老去的身影出現在他空空的心頭,畫面在眼前展開,是啊,我把她遺落在人間,壹個名字度現在空氣中,壹個個飄動的筆畫組成郗璇的名字,壹幕幕過去發生的生片段活鏡頭開始翻轉出現。?

先是妻子郗璇原來越來年輕的模樣開始在眼前流動,此刻的他沒有大悲大喜的情緒,只是淚水模糊了雙眼,仍然努力睜著眼睛在看,不曾壹次眨眼,要留住這壹刻,很難,要記住這壹刻,永遠。妻子和孩子們的出生都在逆向推演,他飄蕩在雲端,壹片白雲之上,靜靜的觀看這自己曾經不曾出現的地方,這壹生自己錯過的太多瞬間,突然的不舍,突然的壹情難自制是為什麽,悔恨嗎,遺憾嗎,……  

只見妻子坐在自己經常伏案寫字的書臺,默默不語,慢慢的站成壹個字,立成壹桿筆,桌邊放著王羲之生平最喜愛最得意的幾幅字帖。家中收藏的古人字貼已經支離破碎的拼湊在壹起,那過去的生活片段能不能重新拼湊在壹起,那回不去的過去是不是再難回去,這看得見,摸不到的距離,橫在了王王羲之和她的妻子之間,這就是生與死不可逾越的天塹嗎?

? 沈默,無聲,寂靜,無力。

無力,寂靜,無聲,沈默。

? 王羲之從雲端靜靜的飄下來,來到妻子郗璇面前,他知道她看不見,她知道他就在眼前。這是壹輩子夫妻相處來的默契。王羲之低頭註視著跟隨自己壹生的女人,她還是美如初戀!透過郗璇的眼睛,他看到當年坦腹東床時自己傲氣灑脫的臉,他看到壹位女子坐在窗邊望著白雲外,那女子視線盡處就是男子坦腹無言的練字。空間在這壹處退在壹邊,時間在這壹時隱在眼前,四目相對,兩道身影,壹處蒼白,壹處虛顏,郗璇擡起手臂,定格在眼前,只是輕輕動了壹下手指尖,淚水就已經流幹。?

? 升平五年辛酉,羲之病卒。郗璇在晚上就做了上面那個奇怪的夢,也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黑色的靈堂親朋好友齊聚壹堂,長子玄之先逝,有次子王凝之為長,親自披麻戴孝,跪禮相迎,身後跪著三子王肅之,四子王渙之五子王徽之,六子王操之,七子王獻之,唯壹的女兒王孟姜。瑯琊王氏中王導的嫡親,王羲之叔父家的堂兄弟們,整個瑯琊王氏在文化方面壹位鮮艷的氣質倒下了,王羲之晚年的書藝已經漸入化境,隨著右軍先去,王家的文化大旗落在幼子王獻之的身上,眾位哥哥們都知道王獻之自幼隨著父親學習書藝之道,不負眾望的王獻之自幼秉承家學,不服眾人厚望,研習臨摹,心追古人,練習十八缸院子中的水苦心孤詣成才其成就,在整個東晉朝廷自幼名聲在外。   ?

晚年的郗璇只是相壹致本人以往的孤雁在陸地上棲息,離開了王羲之的陪伴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先後在兒子的的陪伴下慢慢的孤獨終老,看著壹個個兒子或病或喪於戰亂,郗璇晚年的孤影正式濃縮了當時整個社會被人遺忘的下層庶族萬千婦女的壹生的縮影,當妳的目光註視某壹處太久,視線和心理總是會以為眼前的看到啊就是世界的中心,壹位自己眼中的壹切就是全部,人壹旦陷入自己周遭環境的推動下,會自以為是的認為眼下的世界自己就是主角,沒有比自己的面臨的問題更嚴重了,從這壹點看認識有局限的也是狹隘的,但是還是有壹些心懷國家和人民,不只是局限於自己眼前面對的困難,追求追求更多人的福祉。  

郗璇和王羲之壹生相伴,從陌生的兩個人到相伴終老,陪同看著王羲之壹步步走到書藝的高峰,這份經歷和情感不會隨著王羲之的離世而煙消雲散,人活得的短暫的壹生最寶貴的不是多少金銀財寶,不是高官厚祿,不是擁有多少紅粉佳人,而是壹顆執著追偶自我心靈的夢想和為此堅持不懈的努力,是的經歷的壹切的解放自我的心靈才是最重要,王郗兩人何其有幸,在那樣的那樣的年代相遇彼此,攜手相伴又相互扶持,在自己的家庭裏塑造這自己對人生的理解,並把這份自由的人生觀念傳遞給了他的孩子們,人人說王羲之風流任誕高傲,這份傲氣不是身份和地位帶給談們的,這是壹種自由自在的人生觀念在燃燒,在眾人都忙著追求過往雲煙榮華富貴和爭權奪利的仕途時,王羲之代表的王氏撐起了整個東晉中後期作為壹代人的靈魂,“眾人皆醉我獨醒,”這不僅僅需要的是勇氣,這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壹種赤裸裸或是血淋淋的真實,人性的真實,真實的東西壹旦放到人群面前,大家會敬而遠之,真實會帶給大家恐懼,是的,人類最擅長毀滅真實,卻又固執的追求真理。  ?

? 王羲之年五十九,朝廷曾贈右軍金紫光祿大夫,七子遵父先旨,固讓不受此稱號! ?

而對於郗璇而言,王羲之的壹切心血都傾註到書藝之上,他並未離開自己,而今我們回顧王郗兩人的情感,在納妾的年代裏,王羲之壹生唯有郗璇相伴,可見兩人的情感之深,不用什麽曲曲折折的情感經歷再去證明兩人的伉儷情深,郗璇得遇逸少,逸少得遇郗璇,他們都是幸運的,對於他們彼此相伴壹生雖然沒有歷經情感中曲折坎坷,但相互陪伴對方鐘情壹生,不用經歷情感波折中的大起大落.雖然三妻四妾並不得說明他人不幸福, 但是對於壹名是名女性而言,壹夫壹妻在當時就是真愛的壹中的表現。    

從女中筆仙到東床快婿的妻子,從右軍妻子到八個孩子的母親,從懵懂少女到耄耋老婦,從壹路風雨走到壹路風雨。自從嫁給王羲之郗璇幾乎在書藝史上銷聲匿跡,只是專心培養自己的孩子們,專心陪伴自己的丈夫王羲之在書藝上壹點點進步,女人在當時即使取得再大的書法成就也不過盛名與家族,天下有幾人像衛夫人闊達胸襟收徒授業,將世家筆法外傳,在當時的環境下,衛夫人可真是前無古人為人師表。郗璇自己在婚後也發現壹個有趣的事實,任何在書藝有名望的人都會被王逸少在書藝的勤奮上讓妳情不自禁的想要看他究竟能走到哪壹步,所以會不由得探討書藝,甚至分享他們自己每個人珍藏的字帖或碑刻或多年的書藝心得,自己如此,衛夫人如此,叔父王廙如此,丞相王導如此,庾家庾翼如此。

 這可能就是王羲之在書藝上散發的人格魅力會是來自專註後的心無旁路的吸引力,看著王羲之走上書藝的新高度,郗璇自己也認為這比自己在書法上取得微博的成績來的更激動人心,衛夫人未做完的工作她這個妻子樂意繼續做下去,寫作是孤獨的,因為文字是寂寞的,每個字就像每個人壹樣獨立的活著,求索穿新的了路更是苦悶,因為無路可走,前人走過的路已到盡頭,郗璇自己深知書藝根本就沒有捷徑,自己的丈夫王羲之超越了同時代的壹位有壹位書法大人,從庾翼和郗愔,從衛夫人到他自己的叔父王廙,從比肩鐘繇到正楷自成壹家,從學書張芝到齊名於世,右軍壹路走來不是為了在書藝上留個名聲換取官職或金錢,而是壹心在書藝之道上堅定的自己的初心。很多時候為早出晚歸的羲之都與妻子分享自己的心得,中年時期的王羲之最佩服的壹位名家就是東漢的張芝,他在草書的世界上走的比誰都遠,不是因為他那份臨池練字的堅韌,而是他在草書世界裏的創新展示千無古人的先河,比人寫字如跑,張芝是飛,唯有壹顆不羈的心絲毫無牽絆的靈魂才能流露出那樣的氣勢,有生之年比肩張芝已屬不易,因為他牽絆太多,有母親的遺願未完,有自己的家庭,有永遠處理不完的政事纏身,荒廢太多的時間與外,守住自己的本心專諸於書藝的時間真的太少,而且自己的身體自中年已過來時走下坡路,人存於世,除非大道得升羽化登仙之輩,每個人都自己的牽絆,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自王羲之與郗璇陰陽兩隔,郗璇漸漸遠離道家的經典,壹心吃齋念佛,為這個家庭和故去的逸少每日誦念佛經。萬年之後的郗璇就像王羲之這壹家族的守望者,看著它怎樣的走在歷史的畫卷上壹點點被市裏的車輪改頭換面,活著看著它壹點壹點的怎樣在亂世中經歷滄海桑田的變遷,許多事不是人力所能及的,這位老人不是王家的守護神,在任何時候壹個家族都不會有自己的守護神,若非如此,王朝哪來的更叠,家族哪來的興旺與衰敗,老人經歷了多次喪子之痛,看著子猷背裂而亡,看著子敬婚變,看著子敬嬰兒夭折,聽到叔平(王凝之)壹家滅門,送走書壇名盛江左的王右軍,壹個人猶如飄蕩在大海的孤雁,不怒吼,不掙紮,不祈求,壹雙飽經風霜的眼睛仍然明亮。

 在去世前的幾年,朝廷因次子王凝之壹家在孫恩叛亂世的慘劇而派人看望郗璇。並賜予郗璿鞠養。當時的尚書王羲之的堂侄孫王惠詢問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眼睛花不花,耳朵還能聽見不?”老人答曰:“頭發白了,牙也掉的差不多了,這是人身體的衰老,至於眼神和耳朵,關於神明,哪可便於人隔!” 

?送走王家從見過面的堂侄外孫,老人忽然回憶起幾十年前的壹幕場景,那壹次自己的弟弟郗愔郗曇來看望他們的新出生的外甥六子王操之。在臨行時年輕的郗夫人對他的兩位弟弟皺著眉毛說道:“王家見謝家謝安兄弟來,恨不得把家裏的東西都翻出來款待,妳們來,不過像平常罷了,妳們不必有事沒事的串門過來了。”得知這位姐姐為兄弟們打抱不平,兩個弟弟就站在那傻笑,安慰姐姐。小叔子郗曇還是悄悄的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的姐夫,不善表達情感的王羲之突然明白了妻子這時故意讓小叔子來傳給自己。對於妻子小小的吃醋心理,王羲之之後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心意,把《蘭亭集序》真跡送給了妻子郗璇,妻子郗璇又把它作為兒子王獻之的成婚聘禮送給了郗曇。

 老人郗璇看著王羲之為此事吃癟的窘態露出會寫出妳的微笑。時過境遷,屈指算流年,已經過去壹甲子歲月,老人在離世前接到幼子王獻之女兒王神愛病故的噩耗,已經沒有嚴重的淚水可以流,在壹群陌生的子嗣面前閉上了雙眼,這位老人幾乎撐過了東晉自建國到滅亡的所有歲月,老人不僅見證了壹個朝代興衰更是陪伴瑯琊王氏中王羲之這壹家族有開始到鼎盛,更是見證了壹代書聖的成長之路。

 在整個東晉時代的代表女性,活生生是壹部東晉演繹史。衛夫人只是啟蒙了王羲之的童年時代,王羲之的母親帶給了他寶貴的生命,皇後褚蒜子壹生掙紮在選皇帝在選皇帝的噩夢之中,為權臣左右,謝道韞才情古今,最後因戰亂家破人亡,王獻之的妻子郗道茂收獲了最可貴的愛情卻沒有能走到這終點。王羲之的妻子更像是壹個時代的守望者,親自經歷王家的每個時期,看著整個東晉王朝由建國到最後的終點。

 從外人的角度看,也許覺得郗璇的境遇相當淒慘,人們對於境遇坎坷的經歷會組自覺報以同情或憐憫。曾經孔子的弟子問伯夷和叔齊兩位大賢,他二人作為商朝元老後來國亡後不食用周粟,餓死在首陽山。弟子問孔子:“這些大賢人臨死之時,有無怨恨?”孔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郗璇與王羲之在父母包辦婚姻的年代裏,兩個人由父親親自自編自導的“東床快婿”中兩人能從相識到相戀,從相戀到相愛,從相愛到相守,從相守到離別,賭博似的婚姻能讓他們壹路姓幸福到底,郗鑒這次的押寶真是萬中無壹,賭徒似的選婿讓王羲之與郗璇成為人們口中的談資,王羲之收獲的是賢妻良母,郗璇收獲的的是壹生伴侶,嶽父郗鑒收獲的是東床佳婿,王羲之的兩個小叔子中小叔子郗曇後來成了幼子王獻之的嶽父,王郗兩家自此親上加親。夫妻兩人希望這段婚姻能像他們壹樣,白頭到老。

 直到王羲之去世之前的前壹年,成婚後的王獻之與郗道茂恩愛無比,郗道茂作為王獻之的表姐,年長王獻之壹兩歲,兩人妳的情感第壹次遭遇考驗,王羲之最小的孫女玉潤,王獻之與郗道茂喜得女兒,兩人捧著心愛的小家夥,絲毫不覺死神正壹步步走近這個孩子,滿月後的玉潤偶感風寒 。王獻之為這位女兒辭去官職,民間有辭官換取福報的說法,無奈,是與日之後,王羲之與郗道茂的唯壹的的孩子夭折了,年強的夫妻兩人還未從悲痛中蘇醒,王羲之與郗曇前後離世,作為壹對新婚燕爾兩人同時失去自己的父親,這三重打擊降臨到他們頭上,讓年輕的王獻之收起了幼稚的孤傲和清高,壹下子成長起來,失去了父親的七子們,***同撫養自己的母親郗璇。

 從來別離莣天涯,偕老之手不多差。  待君回顧來時路,荒塋曳落夕陽花。

 願這對相伴夫妻在東晉的歷史的畫卷中留存長存,世間唯有情字長久,他們就像亂世中唯有壹點波瀾不驚的壹對南來北往的雁子,不用像南國斑竹林的杜鵑般啼血嘶鳴,不用像草原漠北草原的兩只孤狼對月長嘯,不像東海之濱的淺灘上相濡以沫的涸魚,彼此對著嘆息。

 我始終認為不是愛情曲折的劇情打動人心,而是堅守,不是非要經歷無比的坎坷才可以換取真心,而是無私,這正如是視線換來了關註,眾生渡化了佛祖,孤獨創造了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