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院建成以後,取代了忻州的儒學,成為當時的最高學府,1902年改成新興秀容學堂,創山西書院改學堂之首例,書院以自然的地形而精巧的設計,西高東低壹線三亭雄踞高處。書院分為三個部分,下院、中院、上院,高低分明、錯落有致,下院為白鶴觀,三清殿上“返璞歸真太清終大悟、臨虛守靜仙鶴自高吟”體現了道家逍遙自在、超凡脫俗的境界,也是人們向往的神仙生活。中院為主體部分,拾級而上,“雲庭無履跡,龕壁有燈煙”書香氛圍肅然起敬,此乃聖賢境地,中院分為北中南三院,北院為柏樹院、中院為棗樹院、南院為槐樹院,琉璃瓦頂建築就是文人學士祭奉文昌星的文昌祠,檐下有廊,明代建築,古柏與古祠給人於歷史滄桑感,左右為配房,南面有戲臺。上院過“通天衢”牌樓沿坡而上,壹幅精美的鯉魚躍龍門的磚雕刻在墻壁上,六角亭舊稱“廖天閣”為忻州古城最高點,“望萱閣、廖天閣”是臥牛頭頂的雙角,所以說秀容書院是臥牛之首,“雙閣”是牛頭上的犄角,奠定了這兩座建築對忻州古城的奇妙的作用。在廖天閣環視四周,近處的古城門、新建的城墻與遠處的高樓遙相輝映、美不勝收。
? 1991年春我在忻州師院中文系讀書,有幸第壹次瞻仰秀容書院,當時的印象模糊、朦朧、無知,只知其名,不知其中的內涵,後來漸漸的知道忻州古稱秀容,簡稱“忻”位於山西省中北部,“北隔長城攬雲朔,南界石嶺通太原,西帶黃河望陜蒙,東臨太行連京畿”,始建於東漢建安20年(公元215年),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創造了燦若星河的文化,至唐宋以來,壹直設有州治,有“晉北鎖鑰”“三關總要”之稱,相傳漢高祖北上抗擊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突圍時大軍南撤,到忻口方擺脫追兵,高祖歡顏而笑,六軍欣然如歸,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忻州古城歷來為兵家必爭的軍事戰略要地。近代以來曾經是晉察冀、晉綏革命根據地的發祥地與中心,是壹座易守難攻的堅固的堡壘,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忻口會戰就發生在忻州北部,可稱為中國的文化之鄉,革命老區、擁有佛教聖地五臺山,天下九塞第壹關——雁門關,元代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白樸還有四大美女之壹貂蟬都是忻州人。
? 如今,忻州古城開始重建修復,並且部分向社會開放,秀容書院位於古城的最高處,也是古城的核心景點,它不僅是地勢最高點,也代表著文化的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