邒讀[tíng]。
簡體部首,部外筆畫:2,總筆畫:4,繁體部首:邑,部外筆畫:2,總筆畫:5,五筆86&98:SBH,倉頡:MNNIL,筆順編號:1252K統壹漢字U+9092,四角號碼:17227,UniCode:CJ,基本字義古鄉名、古亭名。
丁字旁的字
頂、可、邒、打、燈、叮、盯、釘、訂、寧、廳、亭、汀、亍、仃、玎、疔、耵、酊、町、虰、朾、帄、甼、靪、奵、忊、饤、矴、閅、庁、艼、耓、圢、糽。
阝字旁的字
院、陽、隊、阻、郵、陰、鄧、郊、陣、阿、部、都、險、障、陸、鄰、鄭、降、阪、鄙、除、隔、際、隱、邦、祁、隨、陛、陳、陜、陌、陡、階、防、隧、陶、隕、耶、陪、隅、郁、陵、限、堤、郫、陼、隃、酁、郚、陯、陓、陖。
隴、陷、阡、隘、鄂、阱、郭、邪、郤、邛、隍、郝、隒、陒、邖、鄳、陠、陏、郎、邽、隗邾、、阞、郮、鄎、陭、阭、隕、隵、阣、陦、鄿、阾、隤、阤、隖、郞、陟、隑、鄗、陸、郼、鄑、郇、郜、陔、郩、陾、郾、阺、邜、郆、邷、阩、阷、酅、邙、鄖、陲、陃、鄄。
隬、郯、邱、陜、鄥、陻、阦、階、陣、郙、邯邯、隩、郖、陳、郕、郬、邚、鄆、鄒、鄅、郿、邒、阹、阫、鄌、邤、鄒、邼、隢、邸、郉、鄔、險、際、郍、阼、邢、陗、邡、郴、邴、隇、鄸、隁、鄩、鄠、郘、隀、隡、陜、邞、鄢、郢、邘、鄺、酃、鄀、隞、郂。
《說文解字》是最早的漢字字典,由西漢時期的許慎所編。它對阝部作了如下解釋:“土岡,阜也。”意思是阝部表示土坡或土丘的意思。《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間編纂的壹部字典。它對阝部的解釋是:“土阜,下有土,上有高。”意思是阝部表示土地的高低或地勢。
阝部作為漢字的部首之壹,在古籍中出現頻率較高。它不僅表示土地的高低或地勢,還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