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名言的精彩評論如下:
南北朝時期任?的《述異記》裏面說:“晉王質入山采樵,見二童子對奕。童子與質壹物,如棗核,食之不饑。局終,童子指示日:汝柯爛矣。質歸鄉裏,已及百歲。”這壹段故事很有意思,妙處在亦玄遠,亦溫馨,亦感嘆深沈。
以今天科學的觀點來分析,好像站不住腳,但在事實上或心理方面具有相當的存在價值,並非毫無根據的囈語。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王質,在山上只看了壹局對弈,而柴斧上的結實木柄就已腐朽斷爛,回到家裏,百來歲了。這種情形在我國古代大量神話故事中,本不算希奇。
但其***同強調的,卻都是所謂“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這樣強大的時間沖擊波。爛柯山位於浙江省衢州市東南13公裏,又名石室山、懸石阪、石橋山等。此山面臨烏溪江,高約400米,周約8公裏,山巔壹條石梁懸空而架,疑是依山鑿就的壹座大石橋,石梁下有壹大洞。
高60余米,寬約100米,南北深約20米,即是傳說中王質遇仙之處。王質遇仙的傳說無疑給爛柯山蒙上了層神秘的色彩,這也是自古及今爛柯山聲名遠播的重要原因之壹。爛柯山作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壹,唐道士司馬承禎在其《天地宮府圖》中將其列作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三十福地。
道教稱之為“青霞洞天”。王質爛柯山遇仙傳說到底濫觴於何代已無法考證,現存資料中最早的記載見於晉時虞喜的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方對棋,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柯已爛朽,遂歸鄉裏,已非矣。
信安,即現在的衢州,衢州古稱姑蔑、大末、信安,唐初才改名衢州。童子,則是道教對仙人的壹種稱呼,並不是指小孩子。記載說明這個傳說古時便在衢州流傳。
說的是:信安山有個石室,王質進入了裏面,看見兩個童子在下棋,他站在壹旁觀看,還沒看完壹盤棋,看見他拿的砍柴的柴刀柄已經爛掉了,於是他回到自己的家鄉,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