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道美食
壹個傳說
壹段文化
據傳說,宋朝有壹位將軍在壹場激戰中打了敗仗,無奈之下,只好脫掉身上的盔甲,換上壹身老百姓的布衣,悄悄往回走。因為害怕有追兵,他不敢走大路,專門走小道,而且還專門找人跡罕至的地方走。
當時正是大冬天,風狂雪大。幾天後,他又冷又餓,暈倒在壹所破廟裏。忽然,他在朦朧中感到耳朵壹陣疼痛,原來,壹只老鼠以為他已經死了,跑來吃他的屍體。他看到老鼠也來欺負自己,不禁怒火中燒,立即追打老鼠。老鼠很快跑進洞裏。將軍余怒未消,就趁機掘開了老鼠的洞穴,在其中發現了大米、小米、紅棗、蓮子等八樣。已經幾天沒吃飯的他非常高興,立即找出壹個香爐做鍋,做起飯來。就是因為這壹香爐飯,他活了下來。
為了紀念這件事,這位將軍以後每壹年這個時候都用這八種糧食做飯吃。後來流傳到民間,就成了現在的八寶飯。
西湖醋魚為杭州西湖最負盛名之菜肴,始制於南宋高宗時,據古籍記載,西湖醋魚壹菜來源於“叔嫂傳珍”。?
相傳在南宋時,有宋氏兄弟兩人,頗有學問,但不願為官,因而隱居江湖,靠打魚為生。當地有壹惡霸,名趙大官人,他見宋嫂年輕貌美,便施陰謀害死了宋兄,欲霸占宋嫂。至此,宋家叔嫂禍從天降,悲痛欲絕。為了報兄仇,叔嫂壹起到衙門喊冤告狀,哪知當時的官府與惡勢力壹個鼻孔出氣,告狀不成,反遭毒打,把他們趕出了衙門。回家後,嫂嫂只有讓弟弟遠逃他鄉。叔嫂分手時,宋嫂特用糖、醋燒鯇魚壹碗,對兄弟說:“這菜有酸有甜,望妳有出頭之日,勿忘今日辛酸”。後來,宋弟外出,抗金衛國,立了功勞,回到杭州,懲辦了惡棍,但壹直查找不到嫂嫂的下落。壹次外出赴宴,席間得知此菜,經詢問方知嫂嫂隱姓埋名在這裏當廚工,由此始得團聚。於是,“叔嫂傳珍”這道美菜,也同傳說壹樣在民間流傳開來。?
清人方恒泰有《西湖》詩詠之,雲:"小泊湖邊五柳居,當筵舉網得鮮魚。味酸最愛銀刀檜,河鯉河魴總不如。"道出了西湖醋魚的烹制與美味。西湖醋魚至清代末年, 以西湖樓外樓菜館所烹制者最負盛名,時至今日仍然。
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經過多次戰鬥,人困馬乏,饑腸轆轆,猛地想起家鄉的清燉羊肉,於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
正當夥夫宰羊割肉時,探馬突然氣喘籲籲地飛奔進帳,稟告敵軍大隊人馬追趕而來,離此僅有十裏路。但饑餓難忍的忽必烈壹心等著吃羊肉,他壹面下令部隊開拔,壹面喊著:“羊肉!羊肉!”
清燉羊肉當然是等不及了,可生羊肉不能端上來讓主帥吃,怎麽辦呢?這時,只見主帥大步向火竈走來,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於是急中生智,飛快地切了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裏攪拌了幾下,待肉色壹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上細鹽、蔥花和姜末,雙手捧給大帥。
忽必烈抓起肉片送入口中,接連幾碗之後,他揮手擲碗,翻身上馬,英勇地率軍迎敵,結果旗開得勝,生擒敵將。
在慶功酒宴上,忽必烈特別點了戰前吃的那道羊肉片。這回廚師精選了優質綿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腦”嫩肉,切成均勻的薄片,再配上麻醬、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種佐料,涮後鮮嫩可口,將帥們吃後贊不絕口,忽必烈更是喜笑顏開。
廚師忙上前說道:“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
忽必烈壹邊涮著羊肉片,壹邊笑著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眾位將軍以為如何?”
從此,涮羊肉成了宮廷佳肴。到光緒年間,涮羊肉逐漸走向民間。
瑜悅說:深夜報復社會系列,O(∩_∩)O哈哈~~看完睡不著的朋友別打我。
·END·
記錄與分享溫暖人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