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請簡述中國哲學的五個發展階段。

請簡述中國哲學的五個發展階段。

第壹階段:先秦哲學先秦哲學是中國哲學文化的巔峰時期,其後期哲學發展無與倫比。先秦哲學不僅對群體有明確的解釋,而且對個體生命有深入的探討;

第二階段:封建哲學從秦始皇統壹到洋務運動,中國陷入了五百年的混亂,三百年的混亂。哲學的橫向發展是停滯的,停留在儒家思想框架內的討論和研究。

第三階段:中西哲學從洋務運動到五四文化改革。中國哲學受到西方哲學的極大顛覆,國人開始思考中國哲學的缺陷,試圖通過“物引”(以洋務運動為代表)、“體制改革”(以戊戌變法為代表)、“文化引進”(以五四運動為高舉)來模仿西方君主立憲制

第四階段:混沌哲學從五四到十年文革,徹底摧毀了中國的傳統哲學。

第五階段:唯物主義哲學文革十年以來,長期受到質疑的中國傳統哲學,經過五四運動和二戰的洗禮,逐漸走向衰落,而文革十年更是進壹步摧毀了傳統的哲學世界觀。中國哲學發展到了唯物主義哲學階段,是在借用西方社會、經濟、科學、制度的基礎上,用中國傳統哲學包裝起來的。

中西哲學的特征

中西哲學的差異

“哲學”這個詞,英文叫哲學。它來源於希臘語,詞根是菲羅和索菲亞。其本義是對智慧的熱愛或對智慧的嚴格追求。“智慧”這個詞有著廣泛的含義。用現代的話來說,是指人類所有的理性思考和自省活動。羅素總結為:“哲學是研究真理的學問”。現在官方對中國的定義是:“哲學是世界觀,哲學是方法論。”這應該是最科學的定義了。

西方哲學主要來源於希臘數學和幾何的邏輯思維,機械地認為未知的結論可以像數學和幾何壹樣從已知的知識中推導出來。眾所周知,進行邏輯思維,首先要對其進行定義,但定義往往難以準確,推理的過程往往與事實不符。這就是西方哲學的困境。因此,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他的《哲學問題》的結尾說:“哲學之所以要學習,不是因為它能對所提出的問題提供任何確定的答案,因為通常不可能知道什麽確定的答案是真的,而是因為它是問題本身;原因是寫問題可以擴展我們對壹切可能事物的概念,豐富我們在頭腦中的想象力,減少教條式的自信,這可能會禁錮頭腦的思維作用。”在這段話中,羅素明確地告訴我們,西方哲學家要求精確定義的哲學根本不準確。

先說西方哲學的困境:第壹個層面,哲學的基礎是定義和邏輯。西方哲學家發現的是,很難科學地定義簡單的1。比如壹把椅子是由壹些木頭組成的,而木頭是由很多纖維組成的,而纖維是由有機分子組成的,有機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組成的。即使在自然界最簡單的物質面前,氫也很難定義“壹”,因為氫分子是由兩個原子組成的,而氫原子是由電子和質子組成的,中微子甚至玄學結構都可以推斷出來。這就是西方哲學中的“哲學醜聞”。西方哲學所依賴的邏輯也有問題。首先發現“主語”和“謂語”結構的推理會出現謬誤和混亂,進而發現邏輯悖論。在第二個層面上,傳統西方哲學有三個主題:上帝(第壹存在)、物質(自然)和靈魂(精神世界)。隨著人們對世界認識的深入,上帝在哲學中占據的地盤越來越小,上帝只存在於宗教哲學中,所以可以說他根本不是現代哲學的研究對象。隨著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哲學對自然界的壹般原理和結論,即對物質的研究,也被各種相應的自然學科所取代;近代發展起來的精神分析和語言分析也獨立成為心理學學科,取代了哲學對精神的研究。因此,哲學面臨著失去研究對象的危機。

羅素用哲學問題中的‘2+2 = 4’這個例子來說明問題,就是他用數學的概念代替了原來的主謂概念。它們應該比其他東西有更純粹的邏輯。就連哲學家羅素經常引用的“2+2=4”的例子也很難是真的。兩個蘋果加兩個蘋果等於四個蘋果。但是兩個人加兩個人不壹定是四個人,需要時間或者其他條件來限制方程,否則就會出現兩個人加兩個人生多少人的問題;還會有減少互相爭鬥、互相殘殺的人數的問題。所以看似明白無誤的真相並不是真相。還有就是我們經常有的概念:明天太陽還會出現。但也不是真的,因為有可能明天在南極或者北極看不到太陽,所以也不是真的。還有壹天,24小時是壹個固有的概念,但是這樣壹來,大家認為準確的概念也是不準確的,因為地球自轉的加速度每年都有零點幾秒的誤差,所以不可能有準確的概念。例子很多,這就是西方哲學的困境。也是西方哲學很多流派難以統壹的原因,因為他們無法超越,無法找到事物的本質。

我們來看看中國哲學對“壹”的定義:“觀之而見之,名之而微;聽之聞之,名為希望;啜之則得,名曰易。三者不可數,故混為壹。壹個不在上面,壹個不在大意,搜索無以名狀,無以歸。意思是沒有形狀,沒有形象,是為了恍惚。然後我沒看到它,但我沒看到它的頭。”(道德經14)。“往事之壹:天高雲淡,地平,神靈,谷盈,侯王以為天下正。”(39《道德經》)。“世間萬物皆生於有,生於無。”“道生於壹生,二生,二生,三生,三生萬物。萬物負而持陽,沖則和。”《道德經》41篇。

對於“定義不能精確,推理不能精確,故難以得出準確結論”的認識,中國人的祖先心知肚明,所以“道可為道,非比尋常。壹個名字可以被命名,但它是不尋常的”的想法出現在老子的《道德經》中。說明規律和實體真理是很難精確描述的,真理會隨著時間和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我們再來看看西方哲學的思維規律:同壹性——“是就是是”;矛盾律——“無所不能兼得”;排中律——“壹切非是即非”。這是西方哲學中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的基礎。這樣就產生了各種對立和矛盾,也產生了很多對立的概念。如:朋友-敵人,和平-戰爭,對與錯,…導致西方人的思維容易走向極端,完全忽略了事物發展的中間環節。大家都知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包括敵人、朋友和朋友。而中國古代人的哲學觀念早已脫離了對立的觀念,儒家的基本點就是“中庸”。因為中國的文化是從《周易》演變而來的,大家都知道物極必反,凡事都走‘中庸’。“過猶不及”是壹個普遍的觀念。

總的來說,中國古代哲學經歷了西方哲學的思辨期,擺脫了西方哲學的學術困境。中國古代哲學只是給出了事物的框架或本質,然後就要靠讀者去理解和思考了。如果把木頭做的方桌處理壹下,中國哲學的描述是木制的,長方形的,這樣就完成了桌子的描述。而西方哲學家如羅素,如果描述壹張桌子,要從觀察的角度和光線的變化來考慮,才能盡可能準確,所以很難準確描述桌子。也就是說,中國古人跳過了現代西方哲學的混亂,描述了本質。

由於中國古代哲學的影響,中國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國的書畫是高於西方油畫的藝術。西方油畫是寫實的反映,只有到了現代,才能有任何不寫實的抽象和野獸派的畫。中國畫的留白是另壹種境界,它的意境對應的是觀者的感受,無論是白雲還是雲朵;連草的空白處都能看出是草;連山都可以看成山;這是壹種印象,和人們內心的觀念是壹致的。中國畫家把這些印象畫成空白,觀者自然明白。中國畫的本質是“神似”,是壹種抽象的藝術,那就是我們所說的認知第二階段的理性認知。中國的哲學不拘泥於精確的定義,只要求對事物本質的描述。能不能看懂,取決於讀者自身的修養水平,能不能看懂“知天命”是自己的天性。這裏的‘天命’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與迷信無關。不懂哲學是他們自己的損失,因為他們沒有修養。中國的哲學也是通過語言影響生活,也是按照這種思維模式進行的。如果妳能看懂文言文,妳就會明白,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難怪即使是朱這樣的大學生也只能說他對大學的解釋是準確的,而其他的解釋可能是模棱兩可的。

“三十根輻條* * *壹個輪轂,當它不在的時候,有壹輛車。把它當成壹個設備,沒什麽用的時候,就有用了。把家庭鑿成壹個房間,當它壹無所有時,它就有了壹個房間。所以,有益無益。”《道德經》第十壹章說明了大哲學家羅素等人無法理解的“2+2=4”的問題。兩千多年前老子解釋“有”在“無”中消失的時候,西方哲學家還在討論2+2=4的邏輯是否成立。因為中國哲學的進步,也就是世界觀的進步,中國人很長壹段時間沒有“神”的概念。中國文化中的“命”和“道”,其實就是事物的發展規律。在《論語·述爾》中,“子不語,怪力正糊塗”。是儒家不信鬼神的最有力證明。然而,在17世紀之前,西方哲學仍然以教會學派為主。以後才能脫離以“有神論”為中心的唯物主義學派,唯物主義才能慢慢推廣。雖然早在希臘時期就有原子論的討論,但這樣的世界觀沒有市場,在基督教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也不占優勢。所以從思想層面來說,中國的哲學高於西方。

中西方哲學的差異也可以解釋為什麽我們能保持幾千年的先進,卻在最近壹百年才落後於西方世界。哲學是壹種世界觀和方法論。整個西方哲學可以說來自古希臘文化,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蘇格拉底“是什麽,為什麽”的提問模式為後來的西方哲學奠定了壹個基本的研究方法,於是刨根問底的學習和思考方式成為西方人的習慣。所以瓦特看到蓋子跳起來就會去調查原因,從而發明了蒸汽機。牛頓看到蘋果落地,問為什麽,於是推導出萬有引力定律。中國的哲學思想起源於《易經》,講究陰陽。當西方哲學為如何定義“壹”而困惑時,中國人的思維超越了詞語的定義,明白了絕對真理是不可追求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有名。”“見之,見之,名微;聽之聞之,名為希望;啜之則得,名曰易。三者不可數,故混為壹。壹個不在上面,壹個不在大意,搜索無以名狀,無以歸。意思是沒有形狀,沒有形象,是為了恍惚。然後我沒看到它,但我沒看到它的頭。”“往事之壹:天高雲淡,地平,神靈,谷盈,侯王以為天下正。”“世間萬物皆生於有,生於無。”“道生於壹生,二生,二生,三生,三生萬物。萬物負而持陽,沖則和。”(道德經)。現在西方哲學還在糾結如何定義“壹”。可以說中國哲學高於西方哲學。

是中國先進超脫的哲學讓我們沒有像西方人壹樣“刨根問底”。應該說,中國的先賢們為年輕壹代提供了壹種思考和學習的範式,使後人免於像現在西方人那樣陷入哲學的困惑,但也使中國人失去了追根究底的學習精神。“中庸”和“過猶不及”的思維模式影響了後來的中國人。這就好比有了計算器之後,很少有學生去找圓周率和平方根。現在1000個裏面能算平方根和圓周率的人不多。這發生在計算器發明後僅僅幾十年。我們很多用電腦的人只知道怎麽用,不知道編程,不知道電腦原理。因為已經有很好的可以方便操作的模型了,大家都不是很擅長研究計算機的原理和如何編程。

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不同導致了中西方的差距。但另壹個主要因素是人類生產技術的長期積累,從量變到質變。這就好比把20度的水加熱到90多度,當量變到質變,當水變成蒸汽,也就是當人類生產技術的積累達到“質變”的時候,西方人這種好奇的思維習慣就可以起作用了。這意味著壹系列偶然因素促成了壹個必然結果。正是這種缺乏進取、保守、“自以為是”的學習態度和思想,阻止了近代科技革命在中國的發生。正應了毛澤東所說:“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

識別差異,了解長度。揚長避短!民族復興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