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由馬偉和李商隱翻譯

由馬偉和李商隱翻譯

原著

馬尾

李商隱

徒然聽到傳說,海外九州,來生不可預知,今生不會停止。當他們聽到衛兵守衛,他們在夜裏打劍,宮中不再有雞。

六軍已約定,皆駐馬,舊日七夕,我們還嘲笑過織女。怎麽過第四期,皇帝的身份,但不是女婿,晚上和莫愁在壹起。

給…作註解

馬嵬:有兩首原創詩歌* * *,都是諷刺唐玄宗的。這是第二首詩。馬嵬(wéi),地名,楊貴妃上吊的地方。《通誌》:“馬邑坡,在安興平縣二十五裏。“《舊唐書·楊貴妃傳》:“安史之亂,潼關失陷,從幸至馬嵬。大將軍陳暗中授意太子懲罰父子,然後四軍不走,說:“賊還在”。指貴妃。皇帝得不到自己,與貴妃商議,38歲上吊於佛堂。"

海外弟子聽說九州:這是說白居易的《長恨歌》突然聽說海外有壹座仙山。意思是楊貴妃死後住在海外的仙山上。她雖然聽到了唐朝恢復九州的消息,卻與神隔絕,再也無法與玄宗團聚。“剛剛聽說”,空聞。我是憑空聽到的。又是"更多",還有。《九州》,此詩原註:“鄒:除九州外,還有九州。”戰國時齊人鄒衍創造了“九大州”說,說中國以赤縣神州聞名,中國之外有九個和赤縣神州壹樣大的地方。這首詩用“海外九州”指的是壹個想象中的仙境。楊貴妃死後,有煉丹師說是在海外仙山發現的。參見白居易《長恨歌》和陳紅《長恨歌傳》。但神仙傳說畢竟渺茫,不能給唐玄宗任何安慰,所以說是“只聞其聲”。

他的生活是不確定的。陳紅《長恨歌》:唐玄宗與楊貴妃曾在七夜半夜互誓,“願天下夫妻,手牽手,泣不成聲。”但來世未知,今生情侶已過。

虎行空中,夜啼,雞無回音,細述玄宗出川的故事。“虎旅”是指跟隨玄宗入蜀的皇軍。“夜榜”,又名金榜,是刁鬥人報的夜班。“雞人”,宮中報時的守護者。漢代宮內不準養雞,衛兵在朱雀門外等候,傳雞唱歌。“芯片”,計時的儀器。

今天六軍壹起進駐馬來西亞:是關於馬尾坡事件的。白居易《長恨歌》:“軍中之士,無壹不動,直至馬蹄踏蛾眉。"

當時七喜嘲笑牽牛:意思是當年七月七日李和楊在長生殿夜半私語時,想到天上的牛郎織女壹年只能見壹次面,不如天天在壹起。

四季如何做天子,不如呂家有莫愁:這兩句嘲諷唐玄宗雖然當了多年皇帝,卻不能長久包養妃子,不能時時與普通人在壹起。如何和為什麽。“四朝”,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為壹紀,也就是說玄宗真的活了四十五年,將近四紀。《陸家莫愁》,蕭炎《河水之歌》:“河水向東流,洛陽之女名莫愁。她十五歲嫁入陸家,十六歲生為侯。魯的房間是壹根梁,裏面放著姜黃和蘇合香。”這裏比較壹下平民婦女莫愁的婚姻生活的幸福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古詩的現代翻譯

突然聽到傳聞海外有九州,貴妃住在仙山上;下輩子的誓言還是虛幻,今生的緣分明明已經結束。我只聽見禁軍敲響了悲愴的刁鬥,聽不見朱雀門外黎明時的禁軍歌聲。現在第六軍已經同意全部進駐馬;回想當年的七月初七,我笑牛郎織女沒有太多的相聚。為什麽他當了幾十年皇帝的天子,卻趕不上盧家的夫婿,還能和妻子莫愁廝守壹生?

做出贊賞的評論

李商隱(813-858),玉溪人,晚唐傑出詩人。李商隱年輕聰明,二十五歲就中了秀才。但他進入仕途後,又被卷入黨爭的漩渦,政治上受到重創。他壹生窮困潦倒,郁郁寡歡,45歲死於滎陽。著有《玉溪史聖》,清代馮昊對《玉溪史聖》的註釋更為詳盡。

《馬嵬》是壹部以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故事為抒情對象的史詩。激勵世人銘記唐玄宗縱情聲色,輕忽國事,致使國家動蕩,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悲劇。

李商隱的《馬嵬》是唐代自杜甫以來描寫馬嵬之變的名篇,也是李商隱以史為鑒,展示歷史教訓,諷刺現實政治的名篇。在作品中,詩人不是規勸悔恨,而是諷刺和諷刺。

第壹副對聯:“海外人聞九州,他不定生與死。”從楊貴妃之死,唐玄宗讓人找到了他的靈魂,暗示了唐玄宗的無助。“海外”指的是楊玉環死後,唐玄宗命令方士去海外尋找他的靈魂。有方士傳說在海外仙山(蓬萊山)遇到了楊玉環,楊玉環送給他壹個金釵,並承諾在死前堅守自己的誓言。然而,這只是傳說。顯而易見,唐玄宗和楊貴妃永遠做夫妻的願望是“不確定”的,但在現實中,楊貴妃真的有很長的壽命。詩人話語的情緒化表現了唐玄宗的無奈,但也不乏諷刺。

顓頊:“空聞虎大隊之事,無雞之消息”,緊接著第壹句,回憶逃亡情景,影射楊玉環被困馬嵬之事。到了晚上,妳只能聽到《欽差報》的刁鬥聲,哪裏還能聽到皇宮裏壹如既往的宮廷侍衛的雞鳴聲?這兩句話把逃亡的生活和宮中的生活做了比較,用“空聞”這個詞來形容失去了昔日美貌和宮中無憂無慮生活的唐玄宗的孤獨和失落,以及失去楊貴妃後品嘗自己苦酒的孤獨。

頸聯:“今六軍共駐大馬,壹時七夕笑牛”,從對比的角度續寫李與楊的愛情悲劇。那壹天禁軍不走,最後逼著唐玄宗給楊貴妃上吊。此前,唐玄宗和楊貴妃還信誓旦旦地說要做壹輩子夫妻,還壹度嘲笑牛郎織女壹年只能見壹次面!文字上有很大的飛躍,但內容上有因果聯系。正是由於唐玄宗縱情女色,棄政為國,壹錯再錯,“駐馬六軍”以賜皇妃的方式逼迫他自殺,才導致了後來的悲劇結果。“今日”與“彼時”的鮮明對比,讓玄宗最初的反叛和最終的放棄被無情地鞭笞。“六軍”“李周”說天子有“六軍”,後來的詩人用它泛指皇帝的軍隊。其實當時只有左右龍武,左右榆林四軍。

尾聯:“四季如何做天子,不如陸家之悲”,結尾以對比和修辭的口吻,寄托感情,點出主題,警醒後人,將批判的鋒芒直指。唐玄宗是天子卻不得不把自己最寵愛的妃子給處死,而老百姓,呂嘉的丈夫,卻能和莫愁女白頭偕老。為什麽?雖然語言直白,但表達的感情深刻而痛苦,鞭子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