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的角度講,證明壹件事是否是可信,證據和方法都要有可重復性,就是任何人用妳的證據和方法都能得出同樣的結論。因此,夏朝是不是存在不是老外承不承認的問題,而是從方法論的角度,邏輯上還不能形成完成的鏈條。
沒有出土的耶穌,找不到耶穌的屍體。西方歷史也大都是假的。歷史這種東西不是突然就蹦出來的。商周不可能沒有壹點物質文化基礎就壹下子誕生的。如果說周朝禮儀文化制度沒有前面的基礎就憑空產生,那麽只能說在看的各位都很了不起,我們可能都是神或者外星人創造出來的。
先搞明白什麽叫朝代好嗎,不是說商朝前面沒有歷史,是很難證明它是朝代,就像印第安人在美國有很長的歷史,那美國建國之前他叫什麽朝代?他有領土有民族有語言,那這些印第安人有朝代嗎?我們可以認同中國神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但歷史是需要考證的,否則他不能作為壹門學科,因為沒考證出結果,壹些人就放棄了,就說算了吧古人怎麽說我們就當真好了,這是科學的態度嗎?估計這些人讀書時也是這種心態,老師怎麽說他就怎麽學吧,沒有質疑精神,也就在學問上不會有什麽建樹,更有些人自己不鉆研還把矛盾引到中西文化對抗的視角,美其名曰要文化自信。
商朝以前的歷史遺跡裏面難道就沒有可以證明的東西嗎,甲骨文是某個人壹夜之間創造出來的嗎,從龍山文化到商代之間是不是完全空白呢,兩者之間就沒有銜接過渡嗎,商代青銅器都是壹夜之間冒出來的?大型的宮殿,城池壹下子就學建造會了嗎?甲骨文上沒有對夏代的記錄嗎?不少人講究證據,這些難道不是證據嗎,清朝是西方人不承認有商代,就沒有了嗎?
夏朝肯定是存在的,只不過還沒有發現都城,那時候生產力不行,好多東西不容易保存,河南周口淮陽區時莊考古發現糧倉就是夏那個年代的,還有就是黃河在古代經常發洪水,像河南商丘、周口、開封壹代有的地方明朝的古畝都在地下3-4米深的地方,夏朝肯定更深了所以不容易被發現,夏朝第三代君王太康因為喜歡打獵,被後羿篡權有國不能回,最後死在了河南周口市太康縣,國都肯定也不可能太遠,打個獵騎馬能跑多遠啊,夏國都估計最有可能會在距離太康縣方圓300-400公裏這個範圍內的某壹個地方。
可能在文化系譜上的確存在夏這樣的朝代,但苦於壹直沒有找到可以證明的相關考古證據,所以目前來說仍是存疑。 但我個人對於西方所謂的古希臘文明也是同樣存疑。畢竟關於古希臘先賢的著作,也沒有壹絲半點的原件存世,也沒有像天朝那樣有古文經文的爭論,每壹件都是孤證,又是唯壹的且無比正確的,所以更像是後世偽造的。 要知道,古希臘時代了沒有紙,如果竹簡,光亞理斯多德全集就能當長城用,竟沒有短缺壹兩根的。如果是羊皮紙,代價太高,根本不可能形成如此的長篇巨著。 我不是專業的,只提出心中疑惑。
我自己常說歷史問題應該回到歷史裏去看,我也不同意用現代的視角去解答歷史問題。夏朝的討論由來已久,我認為夏朝是存在的,社會發展是壹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憑空出現壹個商,社會高度發展的商壹定是從前面壹個時期延續得來的。如果前面不是夏那又是什麽?總是有傳承的。沒有找到東西不能否定夏的存在,很久以前人們不是還相信天圓地方麽?沒發現不代表不存在。
1、史記是兩千年前成的書,就像我們知道兩千年前有秦漢壹樣,兩千年前的人們為什麽要不知道他們兩千年前的歷史呢?還有兩千年前的古人騙我們後代有什麽意思?在民國時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史記是偽造的不存在的,商朝也是不存在的,然而等到越來越多的實物出土才發現史記裏全是真的,現在的國人寧願相信外國人也不相信自己的祖先,真是可悲啊。
2:歷史上新王朝統壹後都會篡改和毀滅前朝的歷史,例子有許多我就不壹壹列舉了,就拿秦來說吧,實物出土的除了秦始皇兵馬俑和雲夢睡虎地秦簡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實物能證明秦的存在假如秦始皇陵當時讓項羽全燒了難道就沒有秦了嗎?史書記載的就全是錯的了嗎?這種觀點可笑至極。
3:商朝的文明不可能憑空出現,就比如前壹天還是原始部落用的是石器後壹天就用青銅器制造了大量的精美器物,有了成熟的文字和先進的制度,妳覺得可能嗎?我們可以在學術上認為夏朝不存在但在心裏要有它的位置,要為了證明他的存在而努力,而不是人雲亦雲,別人說不存在就真不存在了。
西方國家的很多東西是兩個標準,他們把詩人的傳唱當證據。夏朝只是當時出土的文物上沒有代表夏的文字而已,在同時期已經有了城池,這是有證據的,也出現了文字,只是很少,夏朝只是中國古人為了正統而說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勢力,當時那種情況應該是各勢力割據。我們華夏文明也不可能完全是壹個部落完全不變的流傳下來的,是經過不斷融合改善而來的,如今之中國是歷代積累融合而來,只有不斷吸納融合才是長生道。
大多數人都很執著於考古嚴謹性,兩種不同的文明就像中國和歐洲不應該用歐洲人的考古思維來思考中國,中國文明的連續性也區別於古代希臘羅馬,至少能保留下來的文獻中國的比希臘羅馬要豐富,要論嚴謹中國的歷史和史官記錄肯定要比歐洲嚴謹,歐洲的神權社會和外界勢力宗教入多重因素太多不穩定性,政權容易受到宗教控制也就避免不了壹些問題,總而言之西方人考古的嚴謹不容置疑但中國的事情不應該用西方人的觀點來證明正確性。
任何考古,都不可能百分百還原歷史,對古史記載,應有起碼的信任與尊重,此古代史官"以信傳信"之精神,今人但以物論之,又以己見選取其物,他者視之不見,況夏朝遺存多不尚數,豈可以今人之妄見而否定之?建議首看《史記》,再查閱數十年來之詳細考古報告,兼之以各地禹跡,詳做比較,即知史遷所言真實不虛。
關於夏朝,我是這麽理解的,史記中對其是有記載的,不過寥寥幾句,而且確實沒有文物作為證據,很多人認為商朝突然發達應該有個過程,所以有個前朝,實際上商朝大量文物都是其晚期時代,而早期基本也是空白,這樣看來並不壹定有夏朝存在。
我們的歷史教育都是從夏朝開始的,所以姑且認為夏朝是存在的,但需要標註為爭議,畢竟還是要科學觀去看待,沒有證據證明其存在並不能否定其真實存在,只是沒有證據吧,但反過來妳也不能因此而說成肯定存在。把沒有證明的東西說成肯定存在是荒唐的。
夏朝應該是存在,不過可能不是王朝,還只是原始部落向王權社會的過度,所謂的禪讓應該也是存在的,不過那時候統治社會的應該神職人員,主管意識形態的祭司壹類的,禪讓就是大隊支書換屆選舉,沒有權力傳給下壹代的必要,最主要可能也不知道誰是下壹代。商人應該是外來侵略者,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文明,與原有的土著文化結合從而啟動了中華文明,就像以前的黃帝部落和以後的周人等西北方的各種民族文化,為中華文明不斷地註入新鮮的人種和文化才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文明,任何壹種文化和人種在不與其他文化和人種交融結合去腐生新,必然會走向僵化腐敗最終消亡。
現代考古顯然被司馬遷的史記誤導,在4000年前,黃河還有大量野象,犀牛鱷魚的情況下,說明當時河南壹帶簡直就是現在的越南氣候,所以我們為什麽非要從河南,山西,陜西這幾個理論上的中原地區去尋找夏,為什麽往北不能到內蒙,甘肅,遼寧。往南不能到浙江四川甚至兩廣呢。諷刺的是石峁古城和良褚古城都不在傳統認為的中原地帶,三星堆顯然比同時期的商朝的冶煉技術先進。
這種所謂的中原情節,使得壹些老學究不願意相信除了中原以外,中華大地上沒有更先進的文明,怕顛覆什麽?婦好這麽出名的王後,史記完全沒有記載,史記關於夏以及夏以前的記錄可以說完全沒有依據,道聽途說的臆造太多了。考古要以開發性的態度,太多中原情節會導致考古研究停滯不前,成王敗寇,古人是有串改歷史的習慣,更有對征服地區的歧視。不然石峁古城和良褚古城所在地壹直被中原地區視作蠻夷之地,我們現代人必須解放大腦中的桎梏。
有壹種可能:夏是商人傳說下來的,而夏是與商同時代並存,只不過夏並不在中國,而是在中東,商也不是壹個朝代,只是商人自稱,延續到如今,所有做生意的人都可稱為商人。真正的傳承下來的中華文明可能真的只能從周朝算起,因為周壹開國就有成熟的制度和文字了。那麽商是什麽情況?
商可能就是有那麽壹些人往來東西方,就是以貨易貨的生意人,自稱商人而已,去往西方的地方稱之為夏,東方不知稱啥,有了周之後稱周。我認為"商朝"證據不足,但有"商"人,夏朝無證據,但可能不在中國。
兩千多年前的古籍記載難道會造假?兩千多年前,古人會有現代考古概念上的考證?司馬遷寫夏本紀難道是為了沽名釣譽?史紀已被證實為信史。司馬遷在對於周以前的史實已經嚴謹的考證,史紀就是最可靠的證據。而不能稱之為線索。中國人自己不能妄自菲薄,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中華文字幾千年壹脈相承,自然釋讀,成熟,體系完整。
而西方文字僅是近幾百年的事,與考古發現的千年以前的文字是截然不同的種類。他們的翻譯釋讀理解雖有壹定的邏輯性,卻不見得有多麽可靠。時間的灰塵已經掩蓋太多的文明遺跡,歷史的痕跡越遠越模糊。但史紀的光輝卻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