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齊國有位叫黃公的人,為人謙卑。他有兩個女兒,都長得如花似玉、國色天香的。但他從不誇女兒漂亮,常常謙虛地對別人說他的女兒長得醜,醜極了。這樣壹來,他的女兒便壹下子醜名遠揚。又過了幾年,他的女兒到了出嫁的年齡了,卻沒有壹個人上門提親的。派人到全國各地去征婚,卻沒有壹個來應聘的。這時,黃公才著急了,便降格以求。恰巧,衛國有個名叫時的光桿男子(我們就叫他衛時吧),已到中年,還沒有找到老婆,心想,醜的也娶壹個吧,便冒失地把黃家的大女兒娶了回來。回家壹看,那兒醜呢!簡直是仙女下凡啊!那衛時便欣喜若狂,四處宣揚說:“我娶了個非常漂亮的老婆哩!黃公太過謙虛了,他是故意醜化自己的女兒啊!姐姐都這麽漂亮,其妹必美”。衛時這壹宣揚不打緊,惹得全國的青年男子都到黃家送聘禮來了。娶得妹妹的男子回家壹看,妹妹果然也很美麗。於是有人嘆息道:“謙虛本不錯,但過謙也不好啊!”(見古籍《尹文子·上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壹個道理:謙虛是美德,過謙就會適得其反。前幾年,媒體曾有過報道,說中國人喜歡謙虛,但外國人理解不了。妳在外國人面前謙虛,他就會產生錯覺,認為妳自己都說不好,那肯定就是不好了,因為他們不了解中國人表達思維的方式。中國人自己對謙虛問題也早有看法,認為過分謙虛就是驕傲,就是虛偽。有的人辦事本來辦得不錯,但當作別人面,卻“謙虛”地說自己辦得不好,而說完之後卻又掩飾不住自己的得意之色,明眼人壹看便知這是假謙虛,當著妳不說什麽,背地裏卻把妳看扁了,知道妳是個虛偽之人。現在的小青年也許不會那麽謙虛了,敢說敢為,甚至還會刻意標榜自己。現代的廣告詞也不會謙虛了,盡說好的,有時還把不好的也說成好的。只有官場還有點“謙虛”的影子,但假謙虛的居多。妳看看他們的“年終述職”吧:成績可以說壹大堆,具體得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說盡了,最後才“謙虛”地說說“存在問題”(不得不說,這是公式)。但在說問題時卻輕描淡寫,抽象概括,不知所以然。這不是假謙虛是什麽?
總而言之,謙虛是美德,但不要過分,過分了就是虛偽。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要實事求是。我們千萬不要象古人黃公那樣,做過分謙虛那樣的事,否則將事與願違,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