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清代的木活字技術發展如何?

清代的木活字技術發展如何?

在清代,由於政府的支持,木活字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康熙年間,木活字大行其道,木活字書籍的大規模印刷始於乾隆年間《英武殿聚珍版叢書》的出版。

這本書被印刷和雕刻成25種棗木活字。35萬。印成《英武殿聚珍版叢書》134種,2389冊。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用木活字大規模印刷書籍。

清代磁板印刷術的創造者許於1718年制作了陶器活字,並印制了《易經》。他將泥土煆燒,制成活字,用於排版印刷書籍,仍沿用畢阿所用的方法。

清代畫家翟金生在閱讀了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描述的Bi A泥活字技術後,產生了用泥活字印刷書籍的想法。30年後,他制作了65438+萬個粘土活字。最後在1844,雲被印成《泥印試印初版》。從那以後,翟金生印了許多書。

後來,研究人員在涇縣發現了幾千個翟金生制作的泥字。這些活字有五種尺寸。翟金生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Bi A發明泥活字是可行的,打破了壹些人對泥活字可行性的懷疑。

銅活字印刷在清代進入了壹個新的高潮。大項目是古今圖書的收集,印刷量10000冊。預計銅活字數量將達到654.38+0萬至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