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者認為,西王母是上古時代的壹個原始部落的名稱,也是中國西部的地域概念,《爾雅·釋地》中有“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的記載,吳晗認為:“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躍在陜、甘高原壹帶的戎族或西戎的別名。”
西王母傳說產生時間很早,西周金文即有“王母”的記載,《管子·輕重己》也有“出祭王母”的記載。但對西王母原始形象的描繪,見於戰國至漢代成書的古籍《山海經》。
《山海經·西山經》雲:“又西北三百五十裏,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海內北經》雲:“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虛北。”[2]
《大荒西經》雲:“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
其他傳說中的西王母
傳說在西晉出土的戰國古籍《穆天子傳》中記載:周穆王駕著八駿拉的馬車,到群玉山拜訪了西王母。他獻上了許多玉璧、絲綢,西王母大悅,就在瑤池大排宴席,招待周穆王,還飲酒賦詩。
《漢武帝內傳》載:漢武帝聽說了前輩君王和西王母的事,也特別想見。忽然遇到壹個仙女,告訴他齋戒幾天,就可以見到。於是漢武帝壹連齋戒到七月七日。這壹天,他登上延靈臺,鋪上紫地毯,焚上百和香,掛上雲錦帳,點上九光燈,擺上玉門棗,這才看見王母駕著紫雲車來了,大概三十歲,美貌絕倫。身後還帶著壹群仙女。她和漢武帝講了許多道家修煉之術,還給了漢武帝幾顆仙桃吃。
在漢代民間傳說中,昆侖山上有只大鳥,名叫“希有”,左翼覆蓋著東王公,右翼覆蓋著西王母。背上小處沒長羽毛,寬壹萬九千裏。西王母壹年登上鳥翅膀壹次,會見東王公。很長壹段時間裏,東王公和西王母屬於壹對配偶神,分掌陰陽二氣。《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言勾踐以“七術”復國的第壹術——“尊天祀鬼神以求福”,即“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西王母、東王公形象常見於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乃至石棺、搖錢樹上,與漢代神仙方術以及早期道教有著密切的關系。
有關西王母的傳說還散見於各類記載中。
漢《淮南子》謂王母有不死藥。
晉《博物誌》稱:瑤池有桃樹,“三千年壹生實”。天上天下、三界內外十方,但凡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隸屬西王母管轄。
宋《路史》記載:上古之時,黃帝討伐蚩尤之暴時,蚩尤多方變幻,呼風喚雨,吹煙噴霧,王母即遣九天玄女授黃帝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鬥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黃帝遂克蚩尤於中冀。虞舜即位後,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環、白玉琯及地圖,舜即將黃帝的九州擴大為十二州。
尚有帝堯涉流沙,封獨山,西見王母。王母遣二十三女下凡助大禹治水。王母於夏代時獻白玉玦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