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民是壹個極其復雜多變的矛盾集合體,集中了中國資產階級的諸多二重性,交織著中國近現代尖銳、復雜、多變的社會矛盾,凝聚著時代風雲變幻的投影。胡漢民,光緒五年(1879年)十二月九日生於廣東番禺縣,祖籍江西廬陵縣延福鄉青山村人,累世務農,他祖父來粵做官遂落籍番禺(即廣州),父親靠當師爺(縣官幕僚)為生。隨父親到過博羅、高州等地,八歲那年,全家遷回廣州,在倉邊街(今倉邊路)附近租屋住下。胡漢民天資聰穎,十壹二歲時,就已讀過《十三經》、《史記》等古籍,且“文俱斐然可觀”。十壹歲時,其父去世,兩年後其母也病逝。
胡漢民從小能文能詩,十三歲時寫下種竹詩:“種竹北窗前,瀟瀟清香發。本以招涼風,反教蔽明月。”可惜在以後的幾年裏,壹個哥哥及兩弟壹妹也因疾病無錢就醫而早逝。這接連而至的不幸,使年幼的胡漢民倍感憂傷,以致成年後壹直體弱多病。這壹時期,胡漢民的人生觀發生很大變化,“從友愛的家庭中心的人生觀,壹變而為冷酷的厭世觀”。為了維持生計,胡漢民十六歲便開始教書生涯。胡漢民邊教書邊自修,先後肄業於學海堂、菊坡、越華、粵秀等書院。認識了史堅如、左鬥山等青年朋友,對康有為、孫中山有自己的見解,留下“早知康樂非山賊,漫信孫登是水仙”二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