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裏斯托弗·哥倫布,意大利人,1451年出生於意大利的熱那亞,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是憑借從小對大海的熱愛,學習了許多航海方面的知識,並制訂了遠航東方攫取黃金的計劃。在當時等級森嚴的社會裏,他因為出身卑微,其抱負和計劃未能被當權者所了解。幾經周折和流離顛沛,終於在15世紀後期的新舊世界相更替、東西方文明大碰撞的歷史潮流面前,被西班牙王室所賞識,使這位既具有科學頭腦又勇敢非凡、既信奉上帝又掠奪成性的冒險家成為壹名弄潮兒。
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倫布於1492年8月率領由三只船和88人組成的船隊開始了橫渡大西洋的第壹次航行。兩個月後,他們來到巴哈馬群島的華特林島,以西班牙國王的名義宣布該島為西班牙領土,並把它定名為“聖薩爾瓦多”(救世主)。他錯誤地認為這裏就是東印度的壹部份,所以把這裏的居民稱為“印第安人”(即印度的居民)。進而錯誤地認為距離遍地黃金的東方已經不遠了,於是在這裏稍事休整後繼續西征。壹路留下的是殖民者的殘暴和印第安人的血淚。由於在聖誕節這天發生了翻船事故,損失慘重,迫使哥倫布返回了西班牙。王室為這位掠奪來財寶和奴隸的遠征者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使這位昔日默默無聞的平民壹下子成了“偉大的民族英雄”。
1493年9月,哥倫布經過精心準備,帶著由17艘船艦和1200多人組成的龐大船隊威風凜凜地離開巴洛士港,開始了第二次橫渡大西洋的遠征。哥倫布壹夥的野蠻暴行遭到美洲印第安人的激烈反抗,由於寡不敵眾和黃熱病的襲擊,哥倫布僅航行到加勒比地區便被迫返航。西班牙王室對他沒有搶到更多的黃金和奴隸大為不滿,他的遠征也被擱置了下來。經過他四年多的廣泛遊說,於1498年5月才爭取到第三次西進遠征的許可。船隊的規模已遠不及上次,只有6條船,為了湊足必要的人數,他搜羅來許多罪犯,勉強湊足300人。這次遠航不但無功而返,而且因為葡萄牙探險隊抵達印度的消息傳來,戳穿了他“發現印度群島”的謊言,使哥倫布壹下子又從“民族英雄”跌落成了“騙子”,進而成為囚徒。後來在他朋友們的營救下被赦免出獄並允許他再壹次遠征。
1502年2月,哥倫布率領由4艘船150名船員的船隊開始了他最後壹次遠航。這壹次他終於登上了中美洲大陸,然而因為沒有掠奪到多少金銀財寶,船只又先後損壞,最後被困在了牙買加的壹座孤島上整整壹年,幾乎被疾病奪去了生命。1504年11月,哥倫布兩手空空拖著病體沮喪地回到了西班牙。憤怒的國王蠻橫地沒收了他的全部財產用來償還因為遠征所欠的債務。貧病交加的哥倫布從此結束了他的航海生涯,並於1506年死在他所居住的船員宿舍裏。
時至今日,五個世紀過去了,人們不僅對於哥倫布“首先發現美洲大陸”提出了質疑,而且對哥倫布本人也產生了眾多說辭。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前總理埃裏克·威廉斯說:“現在每個小學生都知道,哥倫布並不是最先‘發現’美洲的人。”
研究拉美歷史的專家喀爾蒂斯·維爾格斯和羅爾·德加禾在談到哥倫布其人時說:“我們不能確實知道他是什麽時候出生的,也不知道他在哪裏出生的,他的早年生活究竟如何,他的面貌怎樣,他能不能讀寫,他最初登陸美洲究竟在哪裏,也不知道他死後葬在何處。”
歷史學家埃·巴·托馬斯在他的《拉丁美洲史》中說:“哥倫布其人是個謎……關於他的生平,很少能說的確切。”
歷史學家埃爾馬諾·內克塔裏奧·馬利亞是委內瑞拉國家歷史研究院的壹流學者,他認為:有兩個哥倫布,壹個是克裏斯托瓦爾·哥倫布,西班牙猶太人,出生地在西班牙的馬略爾卡島的赫諾瓦,只講西班牙語,不懂意大利語;另壹個是克裏斯托弗·哥倫布,意大利熱那亞人,在地中海從事商業航行。發現美洲的是西班牙的克裏斯托瓦爾·哥倫布,而不是意大利的克裏斯托弗·哥倫布。他們的出生地“赫諾瓦”與“熱那亞”的拼寫字母是壹樣的,哥倫布的故事在流傳中,人們把兩個哥倫布搞混了。這也是在不同版本的介紹哥倫布的書中其肖像完全不同的原因。
內克塔裏奧進壹步指出:實際上,哪個哥倫布也沒有最先發現美洲,首先發現美洲的是壹個叫阿隆索·桑切斯·德威爾瓦的西班牙人。桑切斯在1481年前後登上了美洲大陸,返航時因病來到家駐馬德伊拉斯群島的克裏斯托瓦爾·哥倫布家裏,並病死在那裏。生前把全部航行資料交給了他,10年後,克裏斯托瓦爾·哥倫布利用那些資料進行了那次著名的航行。
顯然,不管是哪個哥倫布還是桑切絲登上的美洲大陸,都不是“首先發現”,在他們來之前這裏不僅有幾千萬的居民,而且早在他們之前就已經有歐洲人、非洲人和亞洲人登上過美洲的土地。只是他們不是為擴張勢力範圍和掠奪殖民地而來,而是為了躲避災禍、文化交流或商業貿易,是壹種和平的交往或探險。
哥倫布之前的美洲探險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時間裏,特別是20世紀以來,隨著考古學、人類學、民族學、語言學的發展,對美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特別是經過長期的考古發掘,在美洲沒有發現進化為人類的古猿和古人類化石後,對於印第安人來自何方,誰是印第安人的祖先等問題,引起了學者們的普遍關註。目前,對於哪些民族比較早地到過美洲已經基本厘清,這就是腓尼基人、維金人、威爾士人和中國人。這也是造成印第安人多種族的原因。但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主要是來源於亞洲,且主要是華夏民族。中國人移居美洲的通道有兩個,壹個是北方陸路通道(白令海峽路橋),壹個是南方水路通道(東南亞及南太平洋諸島)。本人則認為:當時處於第四紀冰川末期,冰緣大幅度地向南延伸,整個北太平洋地區都是冰雪世界,拓荒美洲的先民是沿著比白令海峽近得多的冰緣直接抵達北美洲中部(美加邊界地區),然後從這裏出發沿扇形向南和東南方向分散開來,而並非是通過白令海峽的陸橋抵達北美洲阿拉斯加的,這已被考古發現所證實。
古代歐洲北部的斯堪底維亞半島上的維金人,是壹個擁有高超造船技術和航海經驗的民族。根據文獻記載,公元985年,由畢加尼·赫如福森率領的探險隊曾到達美洲,此後又陸續有維金人移居美洲。由於美洲長達300年的殖民統治和民族間的融合,目前在美洲已經找不到維金人的痕跡。
英國史料中記載,馬多科·歐文·格韋內德王子因為王位繼承問題逃避其兄對他的迫害,於公元1170年,率領威爾士人組成的船隊移居美洲。目前,在美國還保存有帶有中世紀威爾士風格的建築,而威爾士民族的後裔也已經找不到了。
非洲古代的腓尼基人,是文明發育較早的民族,也是壹個以造船和航海著稱的民族,在公元前10世紀,曾稱雄於地中海地區。據考證,他們早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進行過環繞非洲的航行並到達過美洲。
至於挪威人、愛爾蘭人和高加索人等其它歐洲人也早於哥倫布到過美洲的說法,要麽缺乏證據,要麽在時間上比較晚,這裏不壹壹贅述。
中國人抵達美洲:
史學界認為,中國古代大規模向美洲移民有兩次,壹次發生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當時,炎帝為了奪取黃河中下遊地區,北上發動了對黃帝的“逐鹿戰役”,炎帝大敗。參戰的九黎族酋長蚩尤被殺,其部族的壹部份連同他的同盟軍誇父族壹起向北敗逃,壹部分又回到南方的吳越之地,成為現在天苗和瑤族的祖先。向北的壹支壹直被黃帝部族追到北美洲,炎帝的人自然不願返回中國,黃帝的人也由於路途遙遠,壹路艱險,不願再返回中國,兩部族的人便在美洲定居下來,成為移居美洲的第壹批居民。1991年10月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上,刊登了壹幅《軒轅黃帝族酋長禮天祈年圖》。該雜誌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主辦,在專業方面極具權威性。把這幅圖刊登在封面上,足以說明它的不尋常性。除此之外,又把這幅圖重復刊登在第83頁上,同時,在第77頁上還刊登了同樣不尋常的《蚩尤風後歸墟值夜扶桑圖》。兩幅圖均為彩色。它們是美國東北地區莫哈克河奧次頓哥村的易洛魁印第安人保存的。很明顯,這兩張在中國本土都已經很難見到的畫圖,其原創者不可能是印第安人,也不可能是近代傳入美國的,只能是在炎黃崇拜時期的產物,並在當時被人們帶到了美洲。
第二次大批移居美洲發生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時期。武王克周後,殷軍統帥攸候喜率軍十萬和十五萬民眾***二十五萬人突然消失, 在此同時,在中美洲崛起了奧爾梅克文明。該文明有兩個顯著特點:壹是缺乏過渡階段,好像是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二是與華夏文明有著驚人的壹致性。例如:在對該文明的拉文塔神廟遺址發掘,出土了壹大批殷商玉圭雕像群,上面刻有殷甲骨文,全是殷人祖先的名號,距今已有3100年歷史。顯然,這些玉圭——祭奠祖先的法器——對別人來說不但毫無用處,而且是長途遷徙的累贅,只能是這些玉圭的後人(殷人)帶去的。在當時,神靈崇拜已經讓位於祖先崇拜。
除了這兩次規模較大的移民外,還不斷有零散的移民。
我國古籍《粱書·諸夷傳》中有關於慧深和尚於公元458年左右到達美洲(扶桑國)的記載。此事曾引發壹次關於“誰首先發現美洲”的國際性大辯論,辯論的焦點集中在《粱書》中所說的扶桑國是指墨西哥還是日本。辯論沒有達成***識。
國學大師章太炎、人民日報記者連雲山和臺灣、法國的歷史學家,都曾對我國東晉時期的高僧法顯東渡分別進行過潛心研究,壹致認為:法顯在公元412年底到達美洲,在那裏居住了5個月後,於413年5月回國。
我國古典名著《山海經》,曾引起海內外許多著名學者的關註,認為它是壹本絕無僅有的遠古流傳下來的百科全書,是在遠古時期對地球進行勘測的記錄。該書成書於4000年前,其中記述的事物年代更加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壹萬年前。美國學者研究發現,《山海經》中描述了美洲西部的地貌狀況,說明在異常久遠的年代中國人曾經對美洲大陸進行過勘測,“對於4000年前就為白雪皚皚的峻峭山峰繪制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有低頭頂禮。”
英國歷史學家加文·曼西斯最近在他的巨著《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中列舉大量證據說明明朝的鄭和率領的船隊在1421年不僅到達了美洲,而且成功地進行了環球航行,還到過大洋洲和南極洲,沿途遺下過少量的船員和婢女。鄭和的航行,比哥倫布抵達美洲早70年,比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早100年,比英國人發現澳洲早350年,比歐洲人發現南極洲早38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