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默寫10個古詩文2個現代文是什麽意思

默寫10個古詩文2個現代文是什麽意思

古詩文求助編輯百科名片

古詩文主要指中國古代的詩歌和散文,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如《詩經》、《史記》就是其中流傳的比較優秀的作品。就中國文化而言,唐朝時流行寫詩,如絕句(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和律詩(如杜甫的《客至》);宋朝流行詞,有很多的詞牌名(如菩薩蠻).元朝時著名的是曲(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有很多的曲牌名和曲調名。

中文名:古詩文含義:中國古代的詩歌和散文代表作:唐詩、宋詞、元曲、清小說成就: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

目錄

詩歌清小說總體成就藝術貢獻散文展開詩歌清小說總體成就藝術貢獻散文展開編輯本段詩歌  唐詩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唐代被視為中國各朝代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大部分唐詩都收錄在《全唐詩》,自唐朝開始,有關唐詩的選本不斷湧現,而流傳最廣的當屬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按照時間,唐詩的創作分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無數的詩人,象滿天的星鬥壹般。  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  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壹種叫做絕句,壹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壹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壹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壹個很大的缺陷。  唐詩的派別分為: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浪漫派和現實派。宋詞  詞,詩歌的壹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於唐,定型於五代,盛於宋。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壹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裏,她是壹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風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艷,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壹代文學之盛。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壹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宋詞的類別大致有5種:  1、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壹90字以內)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壹首詞,有的只有壹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2、按音樂性質分,詞可分為令、引、慢、三臺、序子?、法曲、大曲、纏令、諸宮調九種。  3、按拍節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4、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  5、按詞牌分。元曲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壹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時期。壹般來說,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  元曲雖有定格,但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所以讀者可發現,同壹首“曲牌”的兩首有時字數不壹樣,就是這個緣故(同壹曲牌中,字數最少的壹首為標準定格)。  繼唐詩、宋詞之後蔚為壹文學之盛的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壹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壹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鬥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  元曲的興起對於我國民族詩歌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卓越的貢獻,元曲壹出現就同其他藝術之花壹樣,立即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僅是文人詠誌抒懷得心應手的工具,而且為反映元代社會生活提供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嶄新的藝術形式。  元曲興起並代表這壹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則是由於元曲確立並完善了體制形式,曲的體制具體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  1、宮調:宮調是指中國古代音樂的調式,曲與宮調出於隋唐燕樂,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宮四調,通稱九宮或南北九宮,包括有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五宮)、大面調、雙調、商調、越調(四調),曲的每壹個宮調都有各自的風格,或傷悲或雄壯,或纏綿或沈重。元曲中的戲曲套數和散曲套數,是由兩支以同壹宮調的不同曲牌相聯而成。  2、曲牌:俗稱“曲子”,是對各種曲調的泛稱,各有專名,如《點絳唇》、《山坡羊》等總數很多,元代北曲***335個,每壹個曲牌都有壹定的曲調、唱法,同時也規定了該曲的字數、句法、平仄等。據此可以填寫新曲詞,曲牌大都來自民間,壹部分由詞發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和詞牌名相同的,但是內容並不完全壹致。此外,還有專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調而無曲詞。  3、曲韻:元曲在押韻方面嚴守《中原音韻》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韻上有以下特點:平仄通押,不避重韻,壹韻到底,借韻、暗韻、贅韻、失韻。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詩詞更嚴,而特別註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對仗:曲的對仗要求比較自由,可平仄相對,也可平聲相對,即平聲對平聲,仄聲對仄聲。曲的對仗形式有“兩字對”、“首尾對”、“襯字對”等十三種,在語言的運用和詞序組合上有許多特點,主要表現在:有工對也有寬對,但寬對的現象更普遍;句中自為對;錯綜成對或倒字為對,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語入對。  6、襯字:曲與詞最顯著的區別是有無襯字,有襯字的是曲,沒有襯字的是詞。所謂“襯字”指的是在曲律規定必須的字數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韻、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襯字壹般用於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二百二十多人,流傳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帶過曲),套數四百七十余套,雜劇壹百六十余部(本)。?在眾多作家中,對元曲的形成作出開創性貢獻的是元好問,他生於金元戰亂之際,是名冠金元兩代詩壇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潤疏俊,迥出時作,對元曲創作起著啟導統領、規範的作用。編輯本段清小說  16世紀中葉至20世紀,是中國小說史上繼明代之後又壹個小說創作和傳播的高峰時代。明代許多偉大優秀的小說在這時都得到了重印以及更廣泛流傳的機會。清代文人作家也創作了數量眾多的偉大和優秀的小說,曹雪芹的《紅樓夢》、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齡的《聊齋誌異》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它們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和文言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從文學發展的歷史看,清代文學也是和這三部作品的名字密不可分的。?目錄[隱藏]總體成就?藝術貢獻?發展階段編輯本段總體成就  清代小說反映了更廣闊的生活面,上至封建統治集團人物,下及社會底層的勞動群眾,紛紛在作品中登場。故事情節常常在日常生活的場景中展開,描寫的風格因之已由昔日的粗線條逐漸向細線條演變。如《紅樓夢》,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的筆觸幾乎批判了整個封建社會上層建築和整個的封建統治階級,形象地、有預見地反映了封建社會必然沒落和崩潰的趨勢。《儒林外史》和《聊齋誌異》,則獨特地選擇了知識分子這個社會階層的視角,通過對他們的生活遭遇和精神境界的描繪,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科舉制度的弊端和罪惡。有的作品以農民起義為題材,反映和歌頌了受壓迫、受剝削的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而《官場現形記》等,通過對封建官吏形象的刻畫,淋漓盡致地抨擊了官場的窳敗和黑暗。有的作品則表現了進步的民主思想,例如對男女平等或婦女解放的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在當時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  清代許多優秀的小說作品取得思想深度的原因,除了比較嚴肅的創作態度之外,也和藝術表現手法有關。它們的作者著眼於人生社會,在給予封建社會生活百態以藝術的再現時,既有冷靜的分析,又有憤怒的抗議。編輯本段藝術貢獻  清代的小說樣式豐富多彩,有著長足的發展。文言短篇小說中,有的作品融合了魏晉南北朝誌怪小說和唐代傳奇小說的風格和手法,有的作品使故事和議論結合壹起,形成"筆記+小說的格局。文言長篇小說的產生,更是小說園地裏的壹個新品種。白話短篇小說繼承了宋元話本的傳統,深受"三言二拍"的影響,出現了更多的專題集。白話長篇小說領域中,原有的壹些樣式繼續流行,還出現了新的趨勢。《斬鬼傳》、《儒林外史》等作品的流傳,意味著諷刺小說的成立,尤其是《儒林外史》的問世,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所說,"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惜乎此後的諷刺小說走入下坡路,逐步為"譴責小說"、黑幕小說所更替。《紅樓夢》壹方面打破了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說千人壹面、千部***出壹套的杠框架;另壹方面在描寫家庭、愛情生活時,筆端充滿了詩意的光輝,洗滌了晚明小說作品中給這種文學樣式所帶來的種種汙穢,為人情小說樹立了楷模。然而人情小說的末流終於不免嬗化為狹邪小說。各體小說中或多少地糅進了神怪小說的因素。此外,歷史演義小說和英雄傳奇小說交融,公案小說和俠義小說合流,也同樣構成了清代小說的特色。這種種的演進、蛻變,既有自身的原因,又受到了時代、社會環境的影響,無不體現著文學發展過程中的規律性。  給名著寫續書,成為壹時的風氣,僅《紅樓夢》的續書,已達三十余種之多。歷史演義小說的敘事範圍業已補充完備,歷史上的各朝各代網羅迨盡,題材的積累還促成了壹些集大成式的作品湧現,例如《說嶽全傳》、《隋唐演義》,等於是對前代同壹題材的小說(甚至還包括戲曲作品)的總結性的改編和創作。  在語言上,清代小說更富有藝術表現力。作品中的人物語言更加註意追求個性化。在壹些優秀的作品中,人物語言往往是成功地坦露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藝術手段,使之與書中其他人物有所區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紅樓夢》第三回王熙鳳剛壹出場時說的幾句話,八面玲瓏、見風使舵,說哭就哭、說笑就笑,既有對黛玉的關心、又有對賈母的討好,壹下子就把壹個聰明能幹、口角伶俐、鋒利,而又暗藏心機的形象凸現在讀者面前。而在作者的敘述語言上,無論是描繪景物、環境,刻畫人物行動,或是鋪敘故事情節的展開,許多白話小說都逐步擺脫了陳詞濫調,而顯得流暢、簡潔。語言更接近於當時的口語,也是清代許多白話小說的特點。直到近代,還有許多人把《紅樓夢》、《兒女英雄傳》等作品奉為學習北京話的教材。  文言和白話小說藝術表現手法的交融,也是清代小說對中國小說發展史作出的新貢獻。有的文言小說,例如《聊齋誌異》等,在語文上接受了"三言二拍"等作品以及語錄體文字的影響,人物的對話則有時盡量向著明白如話的方向努力,截然不同於作者敘述語言的風格。有的白話小說,如《紅樓夢》、《儒林外史》等,吸取了歷代文言小說的長處,用簡潔的字面表達了多層次的復雜的內涵;它們的作者還依賴於古典文學的素養,嘗試著引進了壹些古典詩詞的技巧,使得小說描寫中出現不少古典詩詞的意境。  清代小說中塑造了壹些典型人物形象,例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探春、晴雯、襲人等,《儒林外史》中的範進、匡超人、馬二先生等,《聊齋誌異》中的楊萬石(《馬介甫》)等,《說嶽全傳》中的牛臯等,他們列入中國小說史上的典型人物畫廊而毫無愧色。和明代小說比較起來,這些成功的人物形象更接近於生活,縮短了和讀者的距離。他們大多是平凡的生活中的平凡的人,讀者隨時隨地都可以在身邊周圍遇上,因而感到可親可信。作者在描寫時,沒有把他們神化,更沒有塗抹誇張的筆墨。清代小說從各個方面,都把中國古代小說的藝術發展向關推進了壹步。從作品的質量和數量來看,尤其是從總的藝術成就來看,清代小說完全可以和明代小說並駕齊驅,有些甚至超過了明代小說。而把清代的小說主在整個清代文學中加以考察,也可以發現,它的成就遠遠地超過了清代的詩、詞、散文、戲曲等。編輯本段散文釋義  形散而神不散  六朝以來,為區別於韻文、駢文,而把凡是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概稱散文。隨著文學概念的演變和文學體裁的發展,散文的概念也時有變化,在某些歷史時期又將小說與其他抒情、記事的文學作品統稱為散文,以區別於講求韻律的詩歌。形式  壹.?說  古代議論說明壹類文章的總稱。《文章辨體序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課本中出現的名篇有唐韓愈的《馬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宋周敦頤的《愛蓮說》,清袁枚的《黃生借書說》。  二.?表  古代奏議的壹種,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為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之壹。課本中出現的只有壹篇,為三國時諸葛亮的《出師表》。公元277年,諸葛亮準備出師伐魏,奪取中原,出發前給後主劉禪寫了這篇奏章,表明自己忠於蜀漢,?匡扶漢室的決心。文中名句有“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等。  三.贈序  古代文人送別時常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增序。後凡是惜別贈與的文章,都叫增序。其內容多推重、贊許或勉勵之辭。課本中出現的是明代文學家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文中向來自家鄉的年輕人馬生介紹了自己少時的求學經歷,勉勵馬生要珍惜時日,刻苦求學。  四.?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文字都叫“銘”。放在書案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課本中有唐劉禹錫的《陋室銘》。還有刻在石碑上,敘述死者生平,加以歌功頌德追思的叫“墓誌銘”,如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未學)。  五.?雜記  包括兩類:  1.記載風景、瑣事、感想等的壹種文體。描寫山川、景物、人事的,如《小石潭記》、《西湖遊記》、《桃花源記》等。  2.筆記文。以記事為主,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千字左右,內容豐富,由理事掌故、遺文逸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小品、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如《世說新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夢溪筆談》(《以蟲治蟲》)。  六.遊記  其實是雜記的壹種,把它單列出來,是因為它在雜記中占有比較特殊的位置:遊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壹種散文形式,取材範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並從中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筆輕松,語言生動,記述較為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受。課文中選用的名篇有北魏酈道元的《三峽》(科學色彩濃),南朝梁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寫景、議論),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景、抒情),宋代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寫景、議論),宋代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寫景、抒情),宋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寫景、議論、抒情)。  七.?寓言  用假想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從而達到教育或諷刺目的的文學作品。“寓”是“寄托”的意思。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於簡單的故事當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於運用擬人的手法,語言簡潔鋒利。課文中選用的寓言故事有《韓非子》中的《鄭人買履》,《呂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劍》,《戰國策》中的《鷸蚌相爭》等。擴展閱讀:1

如何輕松背誦古詩文/zhidao/yuwen/201209/4110.html

開放分類:文化?,?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