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叫盱眙?
歷史沿革盱眙是中國最早的縣之壹,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春秋時期,盱眙名為“善道”,隸屬於吳國,曾是諸侯合流之地。戰國時,吳越滅,徐越歸越國;楚國侵略東擴至泗上後,盱眙成了楚夷。秦始皇統壹中國實行郡縣制時,建立了盱眙縣。縣名初為“徐臺”,後為“盱眙”。境內有杜亮山,山上盛產豆梁午草(即紫莖澤蘭)。隋朝初年,楊迪在盱眙留宮——竇良宮,盱眙謚號“竇良”。著名的隋唐大運河(不是現在的京杭大運河),是通濟渠的重要壹段,在盱眙與淮河匯合,再沿淮河到山陽縣(今淮安滁州),經過韓溝,進入長江,所以盱眙是隋唐宋的水運樞紐,是南北交通的要道。歷史上盱眙曾建都,升郡縣軍級,盱眙有州縣。民國時期,安徽省第六、第四、第九行政督察區相繼在盱眙設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 * *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府)——淮南魯東行署也設在中國。1955年,盱眙縣由安徽省劃歸江蘇省,先後隸屬淮陰區、六合區,後隸屬淮陰區。65438-0983年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盱眙縣隸屬淮陰市。2001 1,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盱眙隸屬淮安市。盱眙縣轄14鎮5鄉:程序鎮、馬壩鎮、官灘鎮、舊鋪鎮、桂五鎮、關震鎮、何橋鎮、鮑集鎮、黃花塘鎮、明祖陵鎮、鐵佛鎮、淮河鎮、邱集鎮、坎農集鎮、魏橋鎮、電母鎮、王店鄉、古桑鄉、興隆。三和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