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黃河以其磅礴的氣勢,奔流過中華大地,哺育了壹代又壹代的中國人。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創作的壹組詩歌。65438年至0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侵華日軍踐踏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鬥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文藝工作者的願望。詩人光偉然在1935年8月寫下了歌詞《五月的花》,他在歌詞中唱道:“五月的花開遍了原野,/花掩蓋了有誌之士的熱血。/為了拯救這個垂死的民族,/他們頑強地與日本人作戰。..... "歌詞作曲後廣為傳唱。詩人1939去延安後,創作了更大的壹組詩歌《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 *有八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夫歌,黃河頌,黃河之水如何移出天外,黃河對口歌,黃河歌謠,黃河怨,保衛黃河吼,黃河。詩中瑰麗的想象和現實的畫面交織在壹起,構成了壹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歌頌了苦難和鬥爭,描繪了黃河的意象,反映了中華民族英雄兒女在抗日戰爭中的真實情景。冼星海稱贊它“充滿了美感、現實主義、怨恨和悲壯的情感,讓沒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同感。歌詞本身已經試圖描述幾千年來黃河的歷史。
《黃河賦》是體裁上的賦,以《黃河賦》為主,在結構上與組詩《黃河船夫歌》第壹章有密切聯系。《黃河船夫歌》描寫:“天上烏雲密布,驚濤拍岸。黃河船夫在風雨中搏擊,歷經艱辛終於到達彼岸。”這象征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沖破了狂風暴雨的困難,終於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於是在第二章《黃河賦》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者出現了。他站在山頂,代表祖國的英雄兒女唱起了黃河頌歌。他稱贊黃河氣勢磅礴,歷史悠久,要以它為榜樣,像它壹樣偉大和強大。
第壹節是朗誦,第二節是歌詞。作者壹開始以呼之即來的方式稱呼讀者為“朋友”,並在開頭明確提出了“贊美黃河”的主題。
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為了表達頌歌的氣勢,“男高音獨唱,以悲壯的歌聲,在伴奏中能聽出黃河流淌的力量”(冼星海《黃河怎麽寫》)。第二段歌詞內容鮮明,有明顯的關鍵詞可以作為梳理思路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二字,壹直導致“中原大地壹分為二”。這個“希望”的內容不僅寫實,而且波瀾壯闊,條理清晰,規則嚴謹:壹、特寫鏡頭——“洶湧澎湃的波濤,/掀起令人發指的局面”;再就是俯視全景的壹般寫法——“濁流轉身,/形成九曲鏈”;然後縱向描述了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腳下/到黃海邊”;最後橫向蔓延到黃河流域兩岸——“將中原壹分為二”。然後開始歌頌黃河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進入“歌頌”階段。“啊!黃河!”反反復復,從“啊!黃河!/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由妳哺育/發展”分三個層次,贊美黃河哺育中華民族,指出其歷史貢獻;像天然屏障壹樣捍衛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緣優勢;最後,從現實到虛無,他贊美黃河流域的遼闊,造福眾生,並發出了代表中華兒女向其學習的誓言。
二、問題研究
1.“啊!黃河!”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歌詞主體部分由“啊!黃河!/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由妳哺育/發展”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也將激勵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很容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在這裏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和滋養了壹代又壹代的中國人。把黃河比作“國家屏障”,重點是黃河對中華民族的防禦作用。黃河的天然屏障可以作為地理上的軍事屏障,偉大而強大的黃河精神足以成為民族精神堡壘,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來侵略的法寶。
3.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條鐵臂”?
對於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條鐵臂”這句話,首先要搞清楚句子中的“臂”是什麽意思。從整句來看,這是壹個比喻句,把黃河比作壹個巨人,黃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軀幹,黃河流域的無數支流是巨人身上成千上萬的“鐵臂”。其次,要結合以上來理解,這樣的巨人,“傾瀉而下,/威武”體現了磅礴的、不可阻擋的氣度和力量,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仰。
4.如何把握《黃河頌》的語言特色?
這首歌詞活潑渾厚,節奏鮮明,音節響亮。主要是短句,和長句。長短結合,自由奔放,錯落有致。用韻上,每兩三句押韻,形成自然和諧的節奏。同時,十分註重刻畫黃河形象,創造歌詞之美:“黃河滾滾”、“波濤洶湧,/掀起壹股浪潮;/濁流轉身,/形成九歌鏈”等句子,在讀者面前展開了壹幅宏大壯闊的畫卷!
實踐說明
帶著感情讀這首歌詞。
這句歌詞以氣勢取勝。閱讀時,學生的內心感受必須被喚起。如果能喚起學生國難臨頭、中華民族危機四伏的悲壯之情,就能有激昂之情,有情之讀。不宜過早給學生閱讀技巧的訓練指導。
詩人從哪些方面歌頌了黃河的英雄氣概?他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麽感情?
本課題旨在引導學生從宏觀角度把握歌詞內容。教師應註意題目中包含的兩個不同層次。第壹個問題是從表面提問。首先,要抓住“黃河的豪邁”這個關鍵詞,引導學生反復感知文本,感受黃河不屈不撓的豪邁。其次,要註意“從哪些方面”這個關鍵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黃河的自然特征、地理特征以及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第二個問題其實是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創作的目的。詩人通過歌頌黃河,歌頌我們的民族,喚起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勵他們像黃河壹樣“偉大而堅強”,以英雄氣概和堅強決心保衛黃河和中國。
第三,在我們所研究的詩歌中,有些詩歌直抒胸臆,具有英雄主義的風格,有些則委婉含蓄。妳覺得它屬於哪種詩?為什麽?能不能從學過的詩詞裏多舉壹兩個例子?
本課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和欣賞詩歌的兩種美學風格——崇高和優美。但在教學實踐中,要通過對具體作品的感悟來把握這兩類詩歌的特點。
這首詩屬於抒情直白、風格豪邁的範疇,因為它用清晰的語言塑造了黃河洶湧澎湃、波瀾壯闊的形象,“啊,黃河……”的句式直接表達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了磅礴之美。王之渙的《在鷺宿》、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都屬於這種風格。上學期學的何其芳的《秋》和郭沫若的《靜夜思》,屬於委婉含蓄的詩歌。
教學建議
壹、激起學生的情緒是上好壹節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歌詞的主要部分是更深層次理解課文的關鍵。
大部分同學對這首歌詞的背景有壹定的了解,也有樸素的愛國情懷。老師應該盡力激發和加強這種感覺。他們可以利用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來打動學生的心靈,並在音樂的背景下,通過讀譜反復體會歌詞中湧動的、激昂的民族感情,進而對第二段歌詞進行思路分析。
這門課的教學應該以閱讀為主,而不是過多的講解。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二、教學設計
1.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第壹和第二。以強大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內心的歌唱。
2.大聲朗讀。要求普通話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1)教師示範閱讀。
②學生可以自由練習朗讀。
(3)學生壹起閱讀。
3.內容討論
1解決問題。這節課的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②這首歌詞的壹段或三段明顯是自始至終的呼應,但這兩段的側重點是否完全壹致?(第壹節聚焦“黃河”,第三節聚焦“中華兒女”。)
(3)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黃河頌》,但並不馬上開始贊美。《頌》之前有壹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壹個詞來引,應該是哪個詞?(也就是“希望”二字。)
④《黃河頌》的鏈接也有明顯的外在標誌,就是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分成幾個層次。每壹級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⑤總結課文。
用下面的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正文———————————結論。
黃河偉大而強大,期待黃河-→歌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再次大聲朗讀
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根據《黃河賦》的音樂,用音樂背誦詩歌。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壹起閱讀、引導閱讀或單獨閱讀。
5.課後作業
①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黃河之水如何移出天外。
②欣賞黃河大合唱的音樂,學習唱《黃河頌》並表演。
相關數據
壹.作者簡介
廣蔚然,原名張光年,出生於1913,湖北省光華縣人。1927中學參加革命工作,“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後輟學,當過學徒、店員、小學教師。1936到達上海,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從事進步文藝活動。五月花的歌詞,寫於八月,1935,因其深沈的哀怨而廣為傳唱。65438年至0939年到達延安後,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群像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作曲後風靡全國。新中國成立後,任《戲劇》、《文學報》、《人民文學》主編。
第二,我怎麽寫黃河(冼星海)
《黃河》的創作雖然產生於物質條件匱乏的延安,但卻在現階段創造了壹種新型的救亡歌曲。
過去的救亡歌曲雖然效果很大,深受群眾喜愛,但很快就被群眾唾棄。所以“量”和“質”的失衡,使得很多歌曲在短時間內消失或者完全無效。
《黃河》的歌詞雖然優雅了壹點,但也不損其風格。它有偉大的氣魄、技巧、熱情和真理,尤其有光明的前途。而且直接契合了當下的環境,指出了“保衛黃河”的意義。也充滿了美好、現實、怨恨和悲壯的情感,讓沒渡過黃河的人和去過黃河的人都有同感。歌詞本身已經試圖描述幾千年來黃河的歷史。
1.黃河船夫歌
如果妳用心聽,可以發現壹個畫面,像是幾十個船夫在劃船,充滿了戰鬥力。歌曲中有兩種情緒值得關註:開頭的緊張,是船夫在過黃河時與海浪搏鬥的情形。他們唱著“劃槳前進”,“烏雲遮住了天空……”和“浪頭打在船上,夥伴!睜開眼睛!舵手!抓住妳的手腕!.....拼命!不要怕!”“航行就像上了火線,壹體向前沖!”最後壹段稍微輕松壹點。在他們渡過黃河之前,他們充滿了幸福和光明。壹陣笑聲過後,他們的心情已經達到了壹種舒服安心的狀態,可以喘口氣了。
2.《黃河頌》
它以頌歌的形式寫成,大多以奔放的熱情,歌頌黃河的偉大和力量。由男高音獨唱,歌曲悲壯,在伴奏中能聽到黃河流淌的力量!
3.黃河水是如何流出天堂的
是朗誦歌,我用三弦伴奏。歌詞都是三弦表達的,不是鼓或者普通京腔的伴奏方式。歐洲有壹種歌詞和伴奏都獨立的歌曲,是作曲家沃爾夫首創的。但中國的歌曲用三根弦來配合表達歌詞內容,並且可以獨立作曲成壹首歌,大概還是第壹次。三弦的曲調除了黃河滔滔的波濤,還有兩個調子:壹個是《滿江紅》,壹個是《義勇軍進行曲》。但只是壹點點,而不是整首歌(這是由於旋律組織的關系)。
4.《黃河對口歌》
是以民歌的形式寫的(山西調),兩部合唱的後三部與甲乙主旋律配合,三弦和二胡分別代表甲乙二人轉和合唱,還有,過門更輕松,更有趣。歌手要用動作來幫助傳達歌曲,這樣更生動。
5.《黃水謠》
這是壹首齊唱的民歌。語氣比較簡單,有痛苦呻吟的表情。但不同於普通人的頹廢,黃水歌謠充滿了希望和奮鬥!
6.黃河投訴
壹個代表女性受壓迫的聲音,壹個被侮辱的聲音。語氣悲壯纏綿,是壹首含淚吟唱的悲歌。如果歌手沒有這種感覺,觀眾壹定沒有同感,這壹點應該是可以察覺的。
7.保衛黃河
是第壹輪唱法,從兩個聲部依次到四個聲部。每壹句開頭都要堅強,健康樂觀地唱。這都是用中國旋律寫的。三輪或四輪演唱時,有“龍龍歌龍歌”,這是輪唱的後備歌手。唱歌的時候唱出風格很有意思。整個東西很有力量,很有氣勢,壹起壹伏,變化無窮,註意不斷唱出旋律就行了。
8.“吼!黃河
這是壹個四聲部合唱,有兩個、三個和四個不同的聲部。旋律真摯有力,卻又飽含熱血和鼓勵,是《黃河》最重要的主題之壹。最後兩句:“向中國的苦難群眾發出警示信號!向全世界工作的人發出警告信號!”唱三遍,四遍,五遍,直到觀眾也有同感。最好是用軍號奏出主旋律,再用鼓點伴奏,這樣才能顯示出“黃河”的偉大。它的吼聲激勵著全世界受苦的群眾和勞動人民。
黃河的做法是中國的第壹次嘗試。希望關註中國新音樂運動的人給我壹個指引,讓我更加努力。
(摘自冼星海全集)
三、黃河大合唱的誕生(發生之前)
壹位朋友從北方打電話來討論《黃河大合唱》的手稿,並請我為《中文快報》寫壹篇文章,以配合美國偉大作曲家冼星海的這部藝術作品在黃河音樂節上的盛大演出。關於這個話題我寫過回憶錄,什麽都說了。但是,很難有雄心壯誌。雖然是限定作文,但還是要再試壹次。借此機會,我對“黃河音樂節”取得的豐碩成果表示熱烈祝賀。也要對香港文化界的盛情邀請表示感謝和歉意,因為有事未能前往。
早在1937年春天,我和星海在上海相遇的時候,他就有很大的誌向,想通過自己的音樂形象來表達我們中華民族的苦難、奮鬥、追求自由幸福和勝利的信念。他把這個偉大的願望傾註到他正在創作的國家交響樂中。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是全中國人民熱情高漲的時候,文藝工作者更是熱情高漲。他創作了許多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愛國歌曲,他希望通過聲樂藝術的長篇作品來表達自己的誌向,這說明《黃河大合唱》的誕生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和作曲家的內在要求。
回想起來,作曲家反映時代要求的誌向是中國文藝家的共同心願,我也不例外。1938秋冬,我經常和抗敵劇三隊的同誌們在西北黃河兩岸行軍。敵後遊擊根據地的活動。中國壯麗的山河和遊擊運動員的英姿壹直強烈地打動著我,我腦海中醞釀著壹首大型朗誦詩《黃河頌》。後來我在延安寫治病詩的時候,接受了星海同誌和劇中三隊的建議,改編成了黃河大合唱的歌詞。
現在可以補充的是,當時有兩個印象,強烈而直接地激發了我胸中的詩意。壹個是渡黃河險灘時船夫與驚濤駭浪搏鬥的場景,在《黃河船夫歌》中已有表現和扮演。當時,鄔析零同誌在《同舟》中錄制的《船夫之歌》曾是星海作曲的重要參考。還有壹個是經過山西省吉縣北部的壺口(壺口),看黃河壹頭紮進懸崖深淵,形成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壯麗畫卷。這就是著名的黃河冒煙,舟行陸路的地方。我被大自然的奇跡驚呆了。我把當時的印象如實地寫進了朗誦歌曲《黃河之水如何移出天外》(第三合唱)。我說“如實寫”,是因為它“從十裏之外”,而是“仰望它的炊煙升起”,它真的“震動了地殼,驅散了天上的烏雲”;這裏所描述的歷史上西北人民的無盡苦難,以及當時“黃河兩岸遊擊兵團、野戰軍點綴敵後”的奇特景象,也是真實的。這首《黃河大合唱》八首歌中的第三首被寫成朗誦歌,是詞曲作者的壹次刻意嘗試。星海寫道:“中國的歌曲配三弦,可以表達歌詞的內容,可以獨立作曲,大概是第壹次嘗試。”(《黃河大合唱我是怎麽寫的》)我覺得應該試著通過這種方式來發揮藝術效果。
中國解放後,黃河大合唱在首都進行了多次正式演出,卻疏於朗誦《黃河之水如何移出天界》這首歌,對此我深感遺憾。背歌難,表演難。他們怕處理不好,影響整個演出的效果。1939年4月,我第壹次在延安演出了兩場,是我帶病朗誦的。當時伴奏條件比較簡單。後來在延安演出,解放前在南北各大城市業余演出,都是壹口氣演完八首,第三首也不難處理。現在專業團體的高水平唱功比過去強多了。希望藝術家們能克服困難,聽到合唱的完整表現。
還記得1939年2月的壹個晚上,在延安通訊處壹個寬敞的窯洞裏,抗戰大戲第三隊的30位同誌過了壹個愉快的除夕。十裏鋪的醫院邀請我參加這個聚會。星海同誌也應邀出席。在明亮的煤油燈下,我站起來解釋了幾句,然後動情地背誦了四百多行《黃河》的全部歌詞。同誌們帶著期待的目光聚精會神地聽。掌聲壹落,星海同誌站起來,把歌詞抓在手裏說:“我壹定會寫好的!”緊接著是更熱烈的掌聲,夾雜著歡呼,祝賀這首詩與音樂靈魂的和諧。
《黃河大合唱》主要是音樂藝術的成就,歌詞為實現作曲家的抱負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們對天才作曲家的過早離去感到惋惜!如果他活到今天——當然是80歲了,聽說他的歌還在大江南北,激勵著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揭竿而起振興中華,那該多好啊!如果他還活著,在他正常延續的最後40年裏,他會寫出多少不朽的時代樂章!想到這裏,越來越感到我們的失落!鼓勵年輕壹代的有誌之士奮起直追,彌補我們的慘重損失,通過超越前人的創造,為新中國增添新的輝煌!
(原載於《紐約中文快報》8月28日1985)
第四,“黃河”技能(在它發生之前)
黃河以其英雄氣概出現在亞洲平原上,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古往今來,許多詩人都為之贊美和歌唱。
在《黃河大合唱》中,展開了壹幅奇幻與現實的有力畫卷。
烏雲彌漫天空,海浪拍打著海岸。黃河的船夫們在暴風雨中奮戰,歷經艱辛終於到達了彼岸。這象征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沖破了狂風暴雨的困難,終於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於是在山頂出現了壹位時代的歌者,他代表著祖國的英雄兒女,歌頌黃河,應該以他為榜樣,像他壹樣偉大和堅強。
在亞洲巨人面前,民族詩人有壹種懷舊的心情。他向黃河巨人哭訴我們國家的災難。他看到巨人醒了,掀起了他洶湧的波濤,發出了他瘋狂的吶喊,回應了全國各地戰鬥的歌聲。
黃河東岸,良田千裏,男女老少其樂融融。壹旦暴敵入侵,帶來的是瘋狂的殺戮,妻離子散,滿目淒涼。
兩個流亡的村民在黃河邊上不期而遇。他們各自訴說著自己的命運,最終走上了共同奮鬥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壹個農村婦女,失去了丈夫和孩子,被野獸蹂躪。在壹個雨夜,她偷偷跑到黃河邊上,壹聲慘嚎後,撲進了黃河滾滾的波濤中。
此時的河北河東,群山之中,綠色的帳篷裏,復仇的浪潮向四面八方卷起,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正在為保衛黃河和祖國而戰。
咆哮吧,黃河!向全中國被壓迫人民,向全世界被壓迫人民,發出戰鬥的警告信號!我們代表五萬人,為祖國的最後勝利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