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當代道教“傳戒”與“授箓”儀典有什麽區別

當代道教“傳戒”與“授箓”儀典有什麽區別

淺談道教(正壹派)的傳度與授箓

(來源:道教之音 作者:張鵬飛 時間:2014-07-10 )

在我們玄門中,想要成為壹位能與“神靈”溝通的道士必須要經過傳度與授箓兩種道教儀式方可達到。其中,通過傳度儀式將成為正式的玄門弟子(道士),而通過授箓儀式將成為可在法壇上與“神靈”溝通的玄門弟子。

壹、傳度

傳度 謂教門師尊向弟子傳授度世之道法。道教重視師承關系,接受師承時,必須立誓守戒,不二法門,亦禮拜三師(度師、保舉師,監度師),然後才得傳度世之法。《道藏》有《太上傳度儀》壹卷。

出家 指道士的修行方式。道教中出家有兩種、—為出恩愛之家,另壹為出諸有之家。出恩愛之家指上離父母之親,下辭祖宗之嗣,棄世俗榮華富、兒女私情,去詢請玄業,參習道教經典教義、法術武功。出諸有之有家指道士入道門之後,勤行修煉,免離三塗,離三界愛,登人九清(賈善翔 《太上出家傳度儀》)。出家在在道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壹人出家。九祖沾恩,出家議式十分嚴格。道徒在出家授度儀式上首先禮拜三師,聽講出家因緣,告別父母、禮拜君王、禮拜自家先祖,拜別親知友朋,然後由度師脫去俗衣、穿著道履、道裙、道服、道冠,手執道簡,傳授初真戒條,表示萬式成為道門弟子,從此稱謂“十戒弟子’、或“智慧十戒弟子”.“太上初真弟子”,號“白簡道士”。道土每授壹種經戒、都要準備表示堅守諾言的信物,用朱筆書寫姓名、年、月日等,授度完畢,將其壹分為二,法師與弟子各持—半,作為道士出家的憑證,也作為師徒之間的信物。師徒反目,道士還俗,法師將半份信物還給道徒,師徒關系解除。隋唐之際,道派不同、授經不同,授戒的品位不同信物的多寡和種類也不同,除信物外,還要立定授戒盟文,盟文寫在所受戒條之後,內容包括:受戒弟子姓名。出生年、月、日,籍貫 受戒法師姓名,道觀名稱等。

通常,傳度儀式在道觀的大殿內舉行:第壹步,受傳度的修道者沐浴清潔身體,並依照傳度禮儀身著嶄新的道袍,跪在大殿神像前。其次,高功法師上表,念咒掐決,在受傳度者頭頂書金光符與護身符。然後受傳度者接受高功法師授予的傳度度牒,跪拜,傳度儀式基本完成。

如果傳度的高功法師系傳度者的師父,則高功法師會根據修道者的性格、生理等特點,為他選擇壹尊本尊(神),傳授如何修持本尊法,以及設立萬法宗壇等道法道術。

同時作為師父為了去除弟子的五毒習氣,開顯本身道氣,特迎請諸天神仙或本派祖師,為弟子傳八大護身法器,以使弟子取得諸天神仙或祖師的神力法威,並有攝持及調伏眾生的能力。個別有悟性的弟子,高功法師也可傳其秘之心法及特殊的道術以使弟子獲得修習自身脈、氣與駕馭道術的能力。

傳度的意義在於本師通過身心的智慧、通神通靈的技能、精深的道法道術,可能是壹句話、壹種指引、壹種顯現,令弟子證悟自心本性,傳承道教精神,度可度之擁有仙緣者。

目前,鎮江潤州道院每年定期舉行道教傳度儀式,該儀式的舉行受到了廣大道教居士的壹直歡迎,屆時來傳度的弟子來自全國各地和港臺、海外地區。儀式十分隆重嚴肅。

二、授箓

道教中的“箓”通常指記錄有關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屬,召役神吏,施行功法術的牒文。

正壹派道士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職。有了道位神職的道士,其齋醮中的章詞,才能奉達天庭,才能得到神靈護佑,反之齋醮章詞無效。而獲得“箓”的儀式,即稱為授箓。

授箓的意義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人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箓,然始登真。”

目前,在道教中可進行授箓的只有位於江西龍虎山的嗣漢天師府。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在玄門中只有通過傳度儀式的玄門弟子才具備參加授箓儀式的資格。也就是說,傳度是授箓的前提。

作者單位鎮江市潤州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