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精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心得

精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心得

壹個社會能否和諧,壹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道德建設水平的如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標誌。這裏給大家分享壹些關於精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心得篇1#

儒家文化對中華民族文化的成長產生了深遠影響。21世紀以來,儒家文化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註與推崇,全球範圍內興起了“孔子熱”“漢語熱”“中華傳統文化熱”,目前有1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40所孔子學院和646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現階段,要因勢利導、深化研究,使我國在世界儒學傳播和研究中始終保持充分話語權。要結合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傳播,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的中國、當代的中國。

作為孔子的故鄉、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濟寧在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傳播方面,肩負著更大責任,應該有更大作為。要發揮孔子研究院的作用,加強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孔子研究院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儒學研究專門機構,它集文獻收集、信息交流、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博物展覽功能於壹體,在儒學研究及對外文化交流方面肩負著重要職責。圍繞落實_“四個講清楚”的指示,孔子研究院啟動了孔子思想與歷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等壹批重大課題研究,組織專家學者編撰出版了《正本清源說孔子》《中國傳統道德詮釋》等壹批學術著作。圍繞把孔子研究院打造成世界儒學研究交流中心、組織引領國際儒學研究的發展目標,孔子研究院啟動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播中心”“世界儒學文獻資料收藏中心”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在孔子研究院設立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積極申報山東省“儒學研究”與“孔子文化傳播”文化藝術科學重點學科,全面加強與國際儒學聯合會、中國孔子基金會等機構的聯合合作,全面提升孔子研究院的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要拓展提升文化交流平臺,促進孔子及儒家思想傳播。例如,壹年壹度的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評選頒獎”“世界儒學大會”“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

#精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心得篇2#

從我們出生的那壹刻起,中國文化便壹直熏陶著我們成長。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後壹粒砂粒,金子的本色才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後壹瞬間,珍珠的色彩才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才會如此蓬勃。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長河中,最後誕生了華夏兒女的獨壹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就要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而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了……對於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在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置之腦後了,這難道不是壹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也有不少的人在為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倡導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現在的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能丟!因為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無非是用我們的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要用行動來作為回答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同保護,工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中國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創美好中國。昔往矣,若不是司馬遷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這樣的千古佳作流傳至今,若不是李時珍跋山涉水,怎麽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留萬年,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麽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淚……看今朝,是誰苦心專研十余載,終便兩星成?是誰奮鬥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是他們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著。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壹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有的人“啃老”就像壹只“吸血蟲”壹樣,在吸食著父母長輩們的“血”。我認為這些人當中有壹點***同的因素,那就是沒有繼承優秀的中國文化。東漢黃香年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體溫將父母的被子溫暖之後,再請父母安睡,在夏日時,自己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還有孔融,只有四歲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們,自己卻吃小的梨……這不正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嗎?

傳承中國文化,我們雖如壹根小小的火柴,但能點亮壹點星光;傳承中國文化,我們雖如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承中國文化,我們雖如壹葉扁舟,但能驚動大海。朋友,讓我們壹起傳承我們優秀的中國文化吧!

#精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心得篇3#

去年年10月12日,剛邁出大學校門才壹年多的我又壹次邁進了三峽大學的校門,在這裏接受為期壹周的國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題培訓。這段時光,令我難忘,它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更激蕩了我壹顆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年輕的心。

13日上午,吳衛華教授以《文化經典與人生智慧》為題,分別從“文化”的起源、國學熱興起的原因、東西方文化差異及中國傳統文化之光等幾個部分,為我們進行了精彩授課。吳教授博覽群書,貫通古今,舉手投足間盡顯儒家風範,真正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下午,劉玉堂教授以《楚文化的正能量》為題,給我們帶來了壹場妙趣橫生的講座。劉教授妙語連珠,用生動的楚國故事帶領我們領略楚國文化。

14日上午,彭紅衛教授以幽默風趣的方式為我們講解“家風傳承與國風重振”。

下午,高瑋教授以《清平調》為切入口,帶我們重新認識了古代仁人誌士的“大我”境界。幾位教授,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以他們淵博的學識,帶我們領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采。短短的講座雖然只能讓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管窺壹斑,但這已點燃了我進壹步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之燭。

幾位教授通過生動形象的例子,為我們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同時也提出很多新觀點,啟迪了我的思維。如高瑋教授主講的《唐詩宋詞的美育功能》,她以李白的《清平調》為例,提出李白寫這幾首詩是否具有諷刺意味等問題,以激發我們思考。通過全面分析李白、唐太宗、楊貴妃所處時代背景及人物特點,生動地為我們呈現了幾個人物形象——豪情壯誌才子李白、癡情仁愛君王唐太宗、聰慧多才貴妃楊玉環,最後揭示李白以壹顆赤子之心寫下《清平調》,並無諷刺意味。短短的三個小時,從唐詩講到唐朝歷史,從文人誌向講到儒釋道的本質……內容詳實,引經據典,以新奇的方式為我們打開了研讀唐詩的大門。

在高教授的講解中,我看到了精煉到極致的古詩中那壹個個鮮活的形象;看到了那厚重的古籍中仁人誌士舍小我而保全大我的高尚情操;看到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浩如煙海博大精深。這也引發了我的思考,為什麽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能培育出壹批又壹批高風亮節的仁人誌士,而如今在現代文化沖擊之下,這樣的人物卻鳳毛麟角呢?我想,或許就是因為外來腐朽文化的沖擊,使得國人失去了判斷力,喪失了信仰,最後只能遵循本能,成為利己主義者。現在網上有個詞叫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即經過精心打扮甚至偽裝的以利己主義為核心的人,他們有著極高的情商,但是卻以滿足自己利益為第壹要務。他們正是外來腐朽文化沖擊下的產物。因此,我覺得,當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特別是其中的“大我”精神,正是教化人們要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毫無疑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誠信”“安貧樂道”等精神始終應該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主心骨!

經過這幾天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深吸引了我,它是文人誌士筆下的唐詩宋詞,經典畫面浮現在我的眼前;它是千百年前的楚國編鐘,清脆樂曲回響在我的耳邊;它是經史子集中的偉大人物,高尚人格激蕩我的心田。作為壹個人民教師,我將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播種在每壹個學生的心間。

#精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心得篇4#

最近,我學習了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小學校長李成泉專家的《傳統文化進校園之學校方略》的講座視頻,我很受鼓舞,收獲很大。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壹、目前學校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必要性

當今學生中,有不少人在家受親人寵愛,儼然是家中的“小太陽”、“小公主”,

因而他們身上毛病很多,缺少合作、奉獻精神,缺少“謙讓”、“友善”等品質,為人很自私。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教師應從傳統文化中取其精華,教育學生,促其成長,使他們成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建設者。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是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的需要,也是廣大學生個人成長發展的需要。

二、孔子教育思想理應走進現代學校,生根,開花,結果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壹,自古就是文明禮儀之邦。中國現代的教育理應具有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風格和色彩。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局,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的壹些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啟發、指導意義。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現代學校中的運用

孔子曾言“有教無類”,並將此言落在實處。孔子創辦私學,打破了官府、貴族壟斷學校教育的特權,使普通大眾有了學習的機會。今天,我國教育均衡發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因為目前教育上還存在著不公平現象,如城鄉差異,東西差異,沿海與內地的差異等。

孔子說:“仁者愛人”。教師應用“仁”去熱愛學生,感化學生,激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到人性的溫暖,從而受到好的啟示。關愛學生是師德的要求。

孔子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今天的教師要認識到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要明白:只有彌漫著儒雅文化氣息的校園才能造就溫文爾雅的壹代君子。教師要從孔子思想等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教育學生,使其成為我國現代的“四有”新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孔子的學思結合、知行統壹的言論,啟示我們:教師要告訴學生學習方法,要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做到知行統壹,言行壹致。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這已成為現代教育的壹個重要原則。我們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取得好的效果。

孔子提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對我們今天的師生仍然具有啟發、教育意義。教師要研究教法,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教師要在自己的努力教學中體會到成就感、幸福感,從而更加熱愛教育事業。

總之,學校,教師要註重從傳統文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教育學生,使他們成長為國家未來的有用之才。

#精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心得篇5#

華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傳,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泱泱國風。沒有傳統的延續,便沒有如今的燦爛文化之光,而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所以我們華夏兒女要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文化是民族的根,對於文化,漢字是它的根。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粹,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的筆墨古韻流香,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中國人對書法的審美其實是長在骨子裏,溶在血液中的。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所以書法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對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審美情趣產生了恒久而深刻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書法。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百善孝為先,“孝道”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尊老敬老之風淳厚而深遠。古人雲:“孝道,德之本。”孔子也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這些都是說,孝是壹切社會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千百年來,孝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永不停歇。“孝德”這股文脈給中華民族註入生命活力。孝深深地紮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裏,根深蒂固,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中華傳統文化之根——孝。

書法乃中華藝術文化之魂,孝乃中華道德文化之根。

我們要守住中華傳統文化的根,留住中華傳統文化的魂。沒有根就不會長出參天大樹,沒有文化的根就不會有社會的文明。它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文明的根,也是世界文化的根。只有當我國觀察人類文化的進展時,就能用人文精神來教化天下。“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所以我們在傳承文化與弘揚美德的同時,也應觀乎人文,方以化成天下。

是什麽支撐著我們強大的祖國能在五千年的歲月裏熠熠生輝?我想,應該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文化的根深深地紮進土裏,深深地烙印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裏,因為這是我們的信仰,是我們心底湧動的力量。中華傳統美德為我們的靈魂註入人文精神,使我們的國家向著世界的文化之巔邁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為每個華人註入到心靈。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裏,也許,我們還在平凡的窗口上舞動青春;也許,我們還在題海戰術裏挑戰困苦;也許,我們還在壹堆堆文字材料中敲打歲月……但莫忘初心,觀乎人文,化成天下。我們要秉持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攜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譜寫歷史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