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壹生裏娶過七房女人。”可前六房都不幸早死。
頭房鞏家大戶鞏曾榮的頭生女死於難產;二房南原龐家村龐修瑞的奶幹女兒害癆病而死;第三個女人是北原上樊家寨的壹戶同樣殷實人家的頭生女兒,也吐血而亡,卻不知為何。
父親白秉德堅持讓嘉軒再娶,於是賣掉家裏的騾駒,說成了東原上李家村木匠衛家三姑娘,雖為窮女子,但嘉軒已無路可走,於是又壹次張羅婚事。
可婚事還未定下,嘉軒父親秉德卻亡故了。
白秉德農忙休息之時,突感胸膛壹陣火燒火燎,且說不出話,只能嗷嗷大叫,長工陸三見狀,連忙喊來冷先生,冷先生緊忙用燒燒酒冒出的火焰烘烤隨身攜帶的銀針,並吩咐眾人按緊白秉德,而後不偏不倚戳進喉嚨,病癥由此暫時緩解。
冷先生剛走不久,秉德又再次復發,冷先生再次相救,家人卻得知這是絕癥。冷先生壹句“瞎瞎病”後,無能為力的走出百家大門,而後秉德亡故。
臨死之前,秉德托付嘉軒壹定要娶得木匠衛家姑娘,並脫口而出:“不孝為三無後為大”八字,催促嘉軒不必等到三年服孝期滿後再晚婚,應該立刻完成這件大事。
嘉軒應下父親的囑托,秉德才咽下最後壹口氣。
安頓完父親的喪事後,白嘉軒與母親討論婚事,最終定下兩月後完婚。
木匠衛家姑娘也及其防備嘉軒,總害怕嘉軒有什麽“不治之癥”,白晝不敢靠近,這也讓嘉軒氣惱,最終她還是變得神情恍惚,溺水而亡。
五房女人死後,母親堅持要嘉軒立馬再娶,而母親的意願更加堅定,直接托舅舅給他踏摸媳婦,竟自作主張讓嘉軒許配給南原上的壹戶姓胡的小康人家,嘉軒也承父令,答應了這門婚事。
而胡氏依舊防備嘉軒,直到嘉軒請冷先生給他開藥,並告知胡氏,這才讓她放下防備。
胡氏卻也神情恍惚,總是說看見鬼,看見其她五房女人依舊陰魂不散。
母親請來法官捉鬼,去除了邪魔,卻永遠也無法治好胡氏的心病,胡氏也於流產後臥床不起,不久氣絕。
感想:
1.封建時代,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用來生育的工具,他們極少上到政治層面,更別說有個好的地位。就像文中的壹句話“女人,就是糊窗戶的紙,破了爛了,撕掉再糊壹層。沒有後代,家有萬貫也都是別人的。”
2.嘉軒的前六房女人都不幸早死,實則是整個社會的毛病,人們習慣了相信流言蜚語,人人都以為嘉軒克妻,有不治之癥等等,實則是人心作祟,作者故意安排著六房女人的早死,也是為了體現封建時代女人地位的低下,人民思想腐朽。
第二章概括
開篇簡介秉德弟弟秉義死亡原因(被土匪殺害)以及白家生下七女三男,最終只有嘉軒活了下來。
嘉軒覺得這些事(以及六房妻子的亡故)很是蹊蹺,便決定去請陰陽先生。
途中路過壹個雪堆時,無意間發現壹株刺薊的綠葉,中藥譜裏稱為小薊,他深感奇怪,為何在萬物枯竭的雪野離還有綠葉,想為是稀奇神藥,於是準備拋出帶回家,卻擔心破壞了其藥力,又悄悄將其掩蓋。
回家後查遍各種醫藥古籍,卻也無果,後又從冷先生想到博學多識的朱先生。
而此時朱先生正從南方講學歸來,受到杭州壹位先生盛情邀約,朱先生本就想以此來交流學術,便答應了請求。
可此行卻讓朱先生很不愉快,壹行人只顧遊山玩水,甚至還帶他去煙花樓,朱先生壹怒之下,決定再不逗留
而朋友再三挽留,希望朱先生為他們講學,這又壹次燃起了朱先生對於學術交流的欲望。
可事情依舊沒多大好轉,壹些輕浮子弟譏笑他的發音而無心聽講,朱先生徹底懊惱,隨即吟誦壹首《七絕》以表憤慨。
章節中還扡插了朱先生的部分人生閱歷。
才華橫溢的他,22歲就中了舉人。可赴考當天,父親病逝,按規定應取消舉人考試資格,朱先生嚴格的做到了
陜西巡撫方升厚愛其才更欽佩其孝道,奏明朝廷力主推薦,皇帝竟然破例批準了省試的結果。
巡撫方升專門登門請求朱先生完成這次考試(實則是想推薦朱先生為官),卻被朱先生婉言拒絕。
聽完朱先生的壹番說辭後,巡撫不再勉強,隨後朱先生又回到白鹿書院。
(其間插敘白鹿原的來源)
在眾人的眼裏,朱先生都像神明壹樣無所不能。
天晴下雨他能預估到;莊稼收成他能料到;甚至孩子失蹤,他也能幫人找到……而這些,都是憑借朱先生自有知識而來。
壹次壹位農民跑來求助朱先生,希望幫他找到失蹤的黃牛的下落。
朱先生幾句給他念下四句秘訣後,青年就順利找到。
這使得村民更加敬畏他如神靈。
可白嘉軒卻深知其中奧義,他是為數不多的“清醒者”。
隨後白嘉軒就把途中遇到“神草”的事告訴朱先生,朱先生讓他把看見的東西畫出來,沒想竟是壹只白鹿。
而白鹿原中的白鹿自古就有著神奇的傳說,據說白鹿踏過之地,莊稼都透著油綠,自然收成極好;壹切毒寵害獸都自然斃命;途徑之地,奄奄壹息的人也變得精神爽朗……
這是祖輩人壹直傳送的,直到白嘉軒,他自然也信奉不已。
而那塊“白鹿”突顯之地,正是鹿子霖的地界,於是白嘉軒開始謀如何取得那片“神地”。
感想:封建時代,大多數人都對神仙尊敬不已,甚至相信神靈就在身邊,這種缺乏教育,缺少知識的現象實屬常見,這也正是朱先生當初拒絕巡撫的原因之壹。他想醫治的,是人們思想的毛病,而不是為官動用百姓的手腳來為自己謀福利。
摘抄:
? 《七絕》
踏破白雲萬千重, 仰天池上水溶溶
橫空大氣排山去, 砥柱人間是此峰
凡人們絕對信服聖人的聖言而又不真心實意實行,這並不是聖人的悲劇,而是凡人永遠成不了聖人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