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胖大海簡介

胖大海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胖大海的別名 7 來源 8 產地 9 原植物形態 10 產地 11 采收與初加工 12 生藥性狀 13 性味歸經 14 胖大海的功效與主治 15 胖大海的用法用量 16 胖大海的化學成分 17 胖大海的藥理作用 18 胖大海的藥典標準 18.1 品名 18.2 來源 18.3 性狀 18.4 鑒別 18.5 檢查 18.5.1 水分 18.5.2 黃曲黴毒素 18.6 性味與歸經 18.7 功能與主治 18.8 用法與用量 18.9 貯藏 18.10 出處 19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胖大海的方劑 2 用到中藥胖大海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胖大海 1 拼音

pàng dà hǎi

2 英文參考

Scaphium scaphigerum [朗道漢英字典]

semen sterculiae scaphigerae [朗道漢英字典]

Sterculia scaphigera wall. [朗道漢英字典]

boatfruited sterculi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caphigerae,fructu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ed of boatfruited sterculi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terculiae lychnophorae,semen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men Sterculiae Lychnophorae(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oatfruited sterculia seed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胖大海

胖大海為中藥名,出《本草綱目拾遺》。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 的幹燥成熟種子[1]。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Semen Sterculiae Lychnophor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boatfruited sterculia seed(《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胖大海的別名

大海、安南子、大洞果[2]。

7 來源

胖大海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 的幹燥成熟種子[1]。

胖大海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種子[2]。

8 產地

胖大海主產越南、泰國、馬來西亞[2]。

9 原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高可達40m,單葉互生,葉片革質,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0~20cm,寬6~12cm,通常3裂,全緣,光滑無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雜性同株;花萼鐘狀,深裂;雄花具10~15個雄蕊;雌茶具1枚雌蕊。骨朵果1~5個,著生於果梗,呈船形,長可達24cm。種子棱形或倒卵形,深褐色。

10 產地

生於熱帶地區。我國海南、廣西有引種。

11 采收與初加工

4~6月由骨朵果上采取成熟種子,曬幹。

12 生藥性狀

種子橢圓形,長2~2.5cm,直徑1~1.7cm,兩端稍尖。表面黃棕色或褐色,稍有光澤,具不規則的細皺紋,基部稍尖,有淡色圓形種臍。外層種皮松脆易碎,泡水中成海綿狀;胚乳肥厚,成兩片,廣卵形,灰黃色。種皮嚼之有粘性,胚珠味麻辣。

13 性味歸經

胖大海味甘、淡,性微寒;入肺、大腸經[2]。

14 胖大海的功效與主治

胖大海具有清肺熱,利咽喉,清腸通便的功效,用於幹咳無痰、咽痛音啞、慢性咽炎、熱結便秘。

胖大海具有清肺,利咽,潤腸通便,解毒的功效,治肺熱幹咳,咽喉燥痛,聲音嘶啞,骨蒸內熱及吐、衄、便血,時行赤眼,風火牙痛,熱結便秘[2]。

15 胖大海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枚;或沸水泡汁飲[2]。

16 胖大海的化學成分

胖大海含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半乳糖乙酸、半乳糖、胖大海素(sterculin)、西黃蓍膠粘素(bassorin)等。

胖大海含胖大海素(Sterculin)、西黃芪膠黏素、戊聚糖、黏液質及收斂性物質[2]。

17 胖大海的藥理作用

胖大海水浸出液能增加兔腸內容積,促進腸蠕動,有緩瀉作用,種仁的作用最強[2]。

胖大海種仁溶液(去脂幹粉制成)對貓有降壓作用[2]。

胖大海素能改善黏膜炎癥,可減輕痙攣性疼痛,可用於治療前列腺炎、尿道炎、子宮及附件炎和月經不調等[2]。

18 胖大海的藥典標準 18.1 品名

胖大海

Pangdahai

STERCULIAE LYCHNOPHORAE SEMEN

18.2 來源

本品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幹燥成熟種子。

18.3 性狀

本品呈紡錘形或橢圓形,長2~3cm,直徑1~1.5cm。先端鈍圓,基部略尖而歪,具淺色的圓形種臍。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微有光澤,具不規則的幹縮皺紋。外層種皮極薄,質脆,易脫落。中層種皮較厚,黑褐色,質松易碎,遇水膨脹成海綿狀。斷面可見散在的樹脂狀小點。內層種皮可與中層種皮剝離,稍革質,內有2片肥厚胚乳,廣卵形;子葉2枚,菲薄,緊貼於胚乳內側,與胚乳等大。氣微,味淡,嚼之有黏性。

18.4 鑒別

(1)取本品數粒置燒杯中,加沸水適量,放置數分鐘即吸水膨脹成棕色半透明的海綿狀物。

(2)取本品粉末0.2g,加水10ml,置水浴中加熱30分鐘,濾過,取濾液4ml,加氫氧化鈉試液3ml、堿性酒石酸銅試液5ml,置水浴中加熱,即生成紅色沈澱。

18.5 檢查 18.5.1 水分

不得過16.0%(附錄Ⅸ H第壹法)。

18.5.2 黃曲黴毒素

照黃曲黴毒素測定法(附錄ⅨV)測定。

取本品粉末(過二號篩)約5g,精密稱定,加入氯化鈉3g,照黃曲黴毒素測定法項下供試品的制備方法,測定,計算,即得。

本品每1000g含黃曲黴毒素B1不得過5ug,含黃曲黴毒素G2、黃曲黴毒素G1、黃曲黴毒素B2和黃曲黴毒素B1的總量不得過10ug。

18.6 性味與歸經

甘,寒。歸肺、大腸經。

18.7 功能與主治

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潤腸通便。用於肺熱聲啞,幹咳無痰,咽喉幹痛,熱結便閉,頭痛目赤。

18.8 用法與用量

2~3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18.9 貯藏

置幹燥處,防黴,防蛀。

18.10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