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繁盛時期,出了壹個普濟眾生的人,他就是孫思邈。孫思邈自幼聰明過人,7歲開始讀書,有日誦千余言,過目成誦的天才。因為少時患疾,改學醫道。
當時隋文帝重新統壹了全國,在農業上繼續實行北魏以來的均田制,把服役的年齡由18歲推遲到21歲,這壹安定的局面,是孫思邈學好醫術的外部客觀條件。
孫思邈的家鄉,盛產藥材。他壹面學習醫書,壹面不畏艱險,手執小鎬,身背藥簍,穿山越嶺,攀登陡崖,進山采藥,每次采藥回來,他都親自將藥進行晾曬、加工,有時還親自品嘗:苦、辛、酸、甜、鹹,究竟是哪種滋味?寒熱斂瀉,究竟對人體發生何等作用?
孫思邈20歲時(601年),醫道學成。他壹心壹意要用自己的精湛醫術為窮苦百姓服務。凡是沒有錢看病的人,他不但不收診費、藥錢,還騰出房子給遠道來的病人住,並親自熬藥給病人喝。不論三更半夜,還是狂風暴雨,只要有人請他看病,他從不推辭,壹定立刻趕去救治。
孫思邈對醫術精益求精,而且在醫療實踐中不斷創新,發現了壹些新的疾病,創造出壹些新的治療方法。他是世界上導尿術的發明者。
有壹個病人得了尿瀦留病,撒不出尿來。孫思邈看到病人憋得難受的樣子,他想:“吃藥來不及了。如果想辦法用根管子插進尿道,尿或許會流出來。”他看見鄰居的孩子拿壹根蔥管在吹著玩兒,決定用蔥管來試壹試。於是他挑選出壹根適宜的蔥管,在火上輕輕燒了燒,切去尖的壹頭,然後小心翼翼地插進病人的尿道裏,再用力壹吹,不壹會兒尿果然順著蔥管流了出來。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癟了下去,病也就好了。
孫思邈從71歲到整整100歲時,把後三十年所積累的驗方編成第二部醫書《千金翼方》為《備急千金要方》作了補充。除這兩部醫學專著外,還著有《攝生論》、《福壽論》等醫書。
孫思邈總結唐以前的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在《備急千金要方》等70多卷書中,記載了800多種藥物。這部醫書的問世,突破了長期以來醫必《黃帝內經》和藥必《神農本草》的舊框框,被後世譽為臨床醫學的百科全書,它的內容精要而豐富,包括了做壹名醫生必須具備的各種醫學理論與實踐知識。世界上第壹個眼科疾病夜盲癥的發現者是孫思邈,找到治療方法的還是孫思邈。他想讓夜盲癥病人吃捕獲動物的肝臟。病人吃上壹段時間,夜盲癥便慢慢地好轉了。因此,人們稱孫思邈為“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