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車是中國古代指示方向的壹種車輛,也作為帝王的儀仗車輛。指南車起源很早,歷代曾幾度失傳幾度重制,但均未留下具體結構的資料,可能歷代的指南車結構也不盡相同,直至宋代才有較完整的資料。現代以來國內外很多人嘗試復原指南車,有幾種指南車的復原結構,壹種指南車結構采用兩輪的差動使斜面軸向頂推帶動曲軸轉動,帶動車上指向木人與指南車轉向角度相同方向相反,實現指向功能。這種復原結構具有結構簡單指向精確比較符合黃帝戰蚩尤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和歷史記載。第二種指南車復原結構,采用在兩個車輪上刻畫標記,通過標記來知道兩個車輪差動了多少從而來判斷方向,這種復原結構的指南車行走時不能知道方向,需要車停下來觀察車輪的標記才能辨明方向,另外也不符合古籍中“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的記載。第三種指南車復原結構類型是采用自動離合裝置,它利用齒輪傳動系統和自動離合裝置來傳遞兩車輪之間的差動,實現指示方向,雖然結構比較簡單,但存在使用條件嚴格,指向誤差大,實用性差的缺點。第四種是采用差速齒輪原理結構的指南車,雖然指向精度稍好但結構復雜,工藝要求高,不符合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看起來更象是現代發明而不是古代技術的復原。
以上的復原結構中兩輪的差動使斜面軸向頂推的結構更加符合黃帝戰蚩尤時人們掌握的科學技術水平和歷史記載,顯示了古代機械技術的卓越成就。
機械式指南車也有它的缺點。因為所有機械指南車,都是以兩輪之間的“差動”來工作的,它希望兩輪與地面作純滾動,這是壹種理想的數學模式,但在實際中會有地面的坑坑窪窪產生的顛簸使車輪產生空轉產生誤差。但相信古人所掌握的其他辨別方向的方式例如看太陽看星星什麽的與指南車指示方向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歷史記載黃帝是在大霧中行軍應用的指南車,只要在大霧發生時的行軍距離內哪種復原的指南車不發生大的誤差,應該就是在指向精度方面比較成功復原的指南車。大霧散去後古人可以用其他方式辨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