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三國諸葛亮!!!要用

三國諸葛亮!!!要用

諸葛亮,中國歷史上被公認的智慧的化身。

可是,當我翻開三國的歷史,細細品味這位智者的壹生,我不禁感嘆:他的壹生也是充滿悲哀的。

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諸葛亮在瑯玡陽都縣出生。可是當他剛懂事時,母親便去逝了;八歲時,父親又離世,這對年少的諸葛亮來說無疑是沈重的打擊。也許年少的他不是智者,但身世的悲慘也是他成為智者後的悲哀之壹。

東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到達豫章,隨後又投靠荊州劉表。壹路的顛沛流離,背井離鄉的辛酸,又有幾人知曉。諸葛玄很快病故,年僅17歲的諸葛亮毅然決定自給自足,謝絕劉表的幫助。此後隆中十年,他遠離戰亂的環境,置身於幽靜的山林,靜心讀書。十年的勞動實踐,使他接近了老百姓,也使他有了遠大的政治抱負,他自比管仲、樂毅,希望自己可以出將入相。

諸葛亮是聰明的。隆中十年,他找到了自己的賢內助,也以自己的博學多才贏得了“臥龍”的雅號。這不是悲哀,可卻是他悲哀人生的原因。三顧茅廬,早已成為佳話,可是也正是由於三顧茅廬,他登上政治舞臺,悲哀人生才真正開始了。

三顧茅廬之時,劉備是壹個要什麽沒什麽的主,沒權沒勢沒地盤。諸葛亮出山後,赤壁之戰,征討西川,占據成都,於是乎,天下驚嘆:“得臥龍,即得壹半天下!”可是在這個過程中,諸葛亮失去的是與自己親哥哥的真正的同胞之情。《三國演義》的大多數情節並不可信,但那個故事應該也有壹定的真實在裏面。那就是,孫權派諸葛瑾去向劉備討要荊州時,諸葛亮與劉備做戲騙諸葛瑾的事。雖然各為其主,合情合理,可對於年少就失去父母的諸葛亮來說,他的哥哥應該是他最親的人了吧!騙自己最親的人,難道不是悲哀嗎?

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從此諸葛亮與劉備的關系成為君臣,對於自己對蜀國建立的巨大貢獻,諸葛亮不得不在自己的主子面前稍稍收斂壹些。所以,當劉備要去攻打吳國為關、張報仇時,所有的大臣都勸阻劉備,惟獨他勸的最少。因為他清楚劉、關、張的感情是超越兄弟,超越君臣的,劉備對自己結拜兄弟的感情是遠遠超過劉備對自己的。所以,對於劉備攻打吳國,他只有長嘆:“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也。”

劉備白帝城托孤,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說得冠冕堂皇,可劉備給諸葛亮的是壹把利刃,他是疑心自己死後,諸葛亮會做成都之主啊!對於劉備這把利刃,諸葛亮不會看不見,作為人臣,被主人懷疑自己的忠心,這應是每個臣子最大的悲哀吧!

六出祁山,是無奈,更是悲哀。“出師未捷身先死”,怎能不“長使英雄淚滿襟”呢?

“已知天定三分鼎,猶竭人謀六出師。”最後“運移漢祚終難復,誌絕身殲軍務勞。”何苦呢?悲哀啊!

水鏡先生司馬徽曾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諸葛亮出山時對弟弟諸葛均說:“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

病死五丈原,秋風蕭瑟,壹位智者的壹生結束在他未酬的大業上,可嘆可感,可悲可泣。

發黃的歷史書頁上,留下的是這位智者無盡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