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1
理念堅定
1、蔡老師的班必屬好班,壹方面是讀經理念信念堅定,壹方面是讀經教學“依教奉行”。(2009/03/09)
2、所謂依教奉行,我看其實也無什麽神奇教法,只不過是兩個觀念四個字而已,所謂:“老實大量”。此四字,固守者大成,略守者小成,不守者敗。此所謂成敗者,非唯指學堂之成敗也,乃見至兒童天性之成敗也。蓋唯有兒童教育之成,學堂乃成也。(2010/10/01)
3、只要在不打斷其興致的範圍內,用任何方法,把經典——多聽,多讀,多背便是。能背多少,便是他的福氣有多少,只此壹法,別無良策,別無討巧。沒有什麽是必須特別註意的,所有要註意的,我所想到的,您也都知道,以誠意行之,行之既久,自有心得,古人雲,把定方向,只管走去,莫問前程是也。要緊!要緊!如真要求方法,則兩年來,本網(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所論多矣,可以參考。但總不如自己從做中悟得。有誠意,自有方法源源而生。切記!切記!
4、讀經教育實施要領有四:(1)及早讀經,愈早愈好。從胎教做起,為原則性的最早。自未出生至百歲人,從知道的那壹刻做起,是為各個人的最早。(2)老實讀經,愈老實愈好。讀真正的經,如從《論語》讀起,是教材上的老實。只管呆呆地讀,不解釋,沒花俏,是教法上的老實。(3)大量讀經,愈大量愈好。用盡可能多的時間,讀盡可能多的經文,反復盡可能多的遍數。(4)快樂讀經:以上三點做到了,快樂之情,自然源源而來。(2008/08/23)
5、只要把握兩個很基本的原則:壹是:“我愛孩子。”二是:“無論如何我就是要教讀經。”則壹切問題會在實踐的歷程當中自然解決。
6、除了讀經之外,恐怕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這是教育的白虎湯。白虎湯是對壹個已經群醫束手氣息奄奄的人,最後的壹帖,能治就治,不能治,就再也沒藥治了。
7、教育的真諦在於回歸人性,開發人性。但已扭曲的人性,要有大磁力場才能讓它回歸,要辦教育,涵養自我的能量是第壹要務。自我磁場涵養有兩路,壹是主觀方面,老是自我的信念與德業,壹是客觀方面,環境長期的氛圍。教育的信念與德業增長了,則如春雨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孟子所謂“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之功。環境氛圍積累了,則如置之莊嶽間,令人“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潛移默化,有不自知其然者矣。
8、以“反復多讀”為手段,以“背起來”為目的。——此是兒童讀經教學的基本原則。但目的之達成,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成,才是真正的成。有人雲:“過程幾十目的”,此語最合讀經原理。讀經,固以能“背”最佳,但有人天性較遲緩,有人初學,壹時實在背的太慢,或背了有多遺忘。然而,只要鍥而不舍壹直反復多次,就能補拙,就能改善其稟賦,養成其能力。
9、我想,如果能從壹開始就營造壹個不會渙散的氛圍,然後,接著壹直維持著這片凝聚的氣息,不就成了?而讀經教育,是很容易做到這點的。其要領是:老師自己先“用誌不分”。不要做太多的工作,不要講太多的話,以免分學生的心。妳要知道,妳所要做的,只有“讀經”這壹件事。什麽叫做“壹件事”呢?從上課開始壹直到下課之前這壹個多小時,所關心的只有壹件事,就是讀經。妳怎麽營造這種只有壹件事的氛圍而且使之持續不斷呢?就是要做到:滴水不漏。“滴水不漏”就是所有的時間段沒有壹刻讓老師、學生分心的機會,仿佛滿缸的水,沒有壹處缺口,沒有壹滴遺漏。從上課壹開始,如果是老師帶讀,老師就說:小朋友,跟我念。妳帶壹句,他念壹句,壹句念完又壹句又壹句又壹句,讓課堂上經聲不斷,直到下課。如果是齊讀,老師壹上來,就說:小朋友,打開書,子曰:預備,齊。課程就啟動了,壹句接壹句,念完壹段再從頭,循環往復,讓課堂上經聲不斷,直到下課。這樣,不論老師和學生,就幾乎沒有分心的機會了。這樣,壹個班級只要配備壹個老師就夠了,不必兩個。兩個老師管壹個班,是很浪費的。這個老師坐在那裏,二三十個學生,哪個人心不在學習上他都看得清清楚楚,尤其壹個有教師特質的人,坐在那裏,全部學生的精神都集中在老師身上,老師跟孩子念書就好了,十幾二十幾個孩子,怎麽還須要兩三個老師呢?臺灣有個大謙學堂,堂主張麗華老師說:“很奇怪怎麽老師都覺得教學很難呢,而且壹個班不能給太多學生,他們帶不動。”她說她壹個人可以教壹百個學生。當然壹直沒有機會讓她試試,但她就有這個信心。我們希望每個老師都要有這個信心才好。妳就是不能教到壹百個學生,妳也不可以說三個以上就管不了。妳有了可以教壹百個學生的自信,這樣妳的精神便提得起來,妳的面貌儀態就會不壹樣,神采奕奕,光輝照人,孟子所謂“睟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老師壹進教室,整個教室就被他的精神所籠罩。說精神能“籠罩”,不是虛無縹緲的空想,而是壹種真實的感覺。
圖片
2
信心堅定
1、讀經辦成功的因素是家長占百分之八十,老師占百分之十九,兒童占百分之壹。而所謂家長占百分之八十,老師二十,是指其理念是否明白。所以您想要辦的理想,最重要的工作是向家長倡導理念。而且壹再,再三,乃至十遍百遍,不厭其煩地壹直不停地宣導。甚至對於已經讓孩子讀經兩年三年的家長,亦要不斷倡導。——當然,主辦者自己和老師的信心更重要,也要隨時自我加強——有人告訴我:如能把VCD看最少五十遍,把“手冊”看最少壹百遍,沒有不成功的。
壹個信心不很夠的人,是很難向人倡導的。
人都是功利的,但也都是健忘的,要把他們當作自己親人來款待,生怕他們誤了他們自己。
講壹次,他們才會醒壹下。天天講,才能真正醒過來。家長醒悟了,妳的班就安穩了。
2、塾內須有壹種“學堂氣質”,老師須有壹種“老師的人格特質”,即在客觀方面,純粹以“教育”為心,其他條件摻雜愈少愈好;在主觀方面,能體貼人性,知兒童,愛兒童,以協助兒童之生命成長為第壹關切所在。在日常規矩的管教上,能寬嚴得中,既不可放任,也不可太過拘束。最重要的關鍵是:對讀經要深具信心,深知只要引導兒童老實讀經,必能讀出味道,而且只要持續大量讀下去,經典熏陶之力將日益顯著,以此信心自我鼓舞並鼓舞學生,老師的情緒即能穩定,而給孩子有壹種深厚可靠的安全感。孩子讀經有了成就,又有壹種心靈的厚重感,他是愉快幸福的。
3、您要有信心教下去,來壹個教壹個,來壹雙教壹雙。能背壹句算壹句,背兩句算兩句。則天下無難事矣。
4、我愈來愈發現,在教學上似有壹種可以叫做“心法”的東西。——即,信心——發自內在的信念與誠意,是影響教學成敗很重要的要素。不過這種東西,在正規教育學中是不講求的——因為它不科學。還要,只要是有責任感的父母或教師,自然地就會有。“全心想做”這壹句最好,最動人,最真實,最有力!什麽人能“全心”呢?(2003/11/27)
5、請記住讀經教學的要領:要簡易,要大量,要深耕,總的來說,要有信心。老師的信心愈強,教法愈簡易,愈簡易愈高明,愈高明愈有效。讀經效應出現了,什麽教學的樂趣和效果自然產生,而且有不同的境界。(2008/10/09)
6、讀經之法,法本無法,各自行之,只要以“多聽多讀多接觸”為原則即可。而教學效能之大小,教師之“心意”實為絕大關鍵。吾所謂“心法”是也。故妳若信心在此法,則此法必有效。他日若另有想法,深具信心者,亦同樣有效也。曾看《了凡四訓》,其中雲谷大師告訴了凡有雲:“語雲‘不會畫符,被鬼神笑’畫符之法亦甚易,即落筆之前壹念不起,壹氣而成,不雜壹念,其符即靈矣。”此亦所謂“心法”也。當今師範學校不授此法,以為不科學,正不知“生命”非科學所能盡也。勉之!(2006/11/10)
7、我想補充壹點,就是:老師不要有分別心。甚至還要有“反其道而行”的“心法”——要相信,真的相信,小小孩更厲害,成績更好——要在心頭中常如此想,口頭上常如此講。試試看。還有,再強調壹下“讀經家長”的意思——小小孩縱使不很註意也很有成果。老師心理不要太挫折,要賞識他們,要對他們有信心。祝妳成功。——其實,您要常常想“現在不成功也沒關系”——這樣才真的會成功。凡教育的事,要著急,但不要太著急。——祝妳成功——反正只要讀經,現在看起來不成功,也沒關系,不是嗎?(2003/04/22)
8、我總認為;若父母或老師能「堅持」,則必有「動人」之效應。
此之謂「心法」。
其實,說「堅持」,也非壹般所謂的堅持,乃是有壹種「明白而確定的信心」。
此「信心」的內容有二:壹、對讀經理念的信心,即真的完全明白「讀經是最好的教育」,時常告訴自己:「我正在給孩子世間最好的禮物」;二、對人性的信心,即真的完全明白且相信妳的孩子是人、是活的、是有希望的、是有靈性的、是能長進的、是向往於充實飽滿的,等等等等。(壹般人都先把孩子看成動物、看成死的物體、看成他這輩子是來混日子的渾球、是來討債的、反正長進不長進他也無所謂,等等等等,這樣,這個孩子讀不讀經,真的無所謂了,又怎能「堅持」呢?)
對真理對人性有信心,是謂「有道」,能體道行道,謂之「有德」。
孟子說壹個有德者:「其生色也,睟然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信心充分,非教讀經不可的父母或老師,身上就有壹種「氣」,會產生壹種「磁場」,於是會有「動人」的「效應」,此效應,何止止是動了人?實則亦動了「天地鬼神」。
此易所謂:「先天而天弗違」之道也。「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當然,人還有「後天而奉天時」的壹面,故如何既有內在堅定之信念,而又出之以慈柔之顏色,則在父母師長之聰明智巧了。
但,若自認為無智無巧的老實人,則只是堅定的信念,亦就足夠了。因為,如果只在嚴毅的規定下老實的讀,當然帶有很大的勉強性,所以起初孩子壹定會有逃避甚至是怨懟的現象,但不要慌張恐懼,因為這是人性(人的動物性、現實性),是人之常情。但堅持的日子壹久,兒童之靈性,自能體會出父母師長關愛的真正心意,而信之而親之而愛之了。
如果父母和老師對人性的信念本來就不很夠,只是道聽途說,只想試試看,或功利心太強,太急切,不是從人性的光輝中得來信念,則其「心」已亂,其「心法」已自取敗象了(亂的心,造成亂的效應,亦是「心法」呀),那就什麼事都做不好了--縱使壹時雖好,也不好!反之,毫無技倆,只是老實而行,縱使壹時不好,終將好,是謂大好。
祝福天下父母老師,***勉之!
9、至於讀經教學時的技能,是「事」上的問題。做事如何善巧,不動聲色而讓學生聽教,讓教學有高效率,或者也可以說是「有智慧」,但更恰當的說,是「有能力」。教師的基本能力有那些?如何讓教師有能力?在這層次裏,有更復雜的更個別的內容,要討論起來,是很雞毛蒜皮的。這「能力」,表面上是可以調教的,現今的師範學校大體在調教這些技能。但要運用之妙,我以為除了「熟能生巧」之外,重要的還是要有壹顆清明而熱誠的教育心,我稱為「教育心法」。這心法的根源,又來自於對人性和教育本質的了解。我也稱為「教育的誠意」。壹個對教育本質有了解的人,必有教育的誠意,壹個有教育誠意的人,或者本身即能生發教育的能力,或者他是願意去註意學習,以增長教育能力的。
所以,我總以教育的「誠意」為倡,而不斤斤於「教學技術的訓練」。
現在社會上壹般的讀經教學者,往往不是「師範科班」出身,對於教學技能,在執教初期或許訓練不足,但,「技術」的習得是不困難的,尤其教育,既然是「教人」,中庸曾引詩經「伐柯」之章雲:「執柯以伐柯,其則不遠」,管教兒童之技術,並不遠人,壹個正常的成人,只要有教育之認識和對兒童的愛心,在幾個月半年之內,應可摸索出來。至於有些讀經之教學者,確實因為太過急切,會有「打罵」的情形發生。這樣的舉動,當然是不足為訓的,我們希望讀經班迅速改善這種情況。(2006/12/18)
10、開讀經班的老師,對大量老實讀經的觀念可能都是比妳強的,妳如果能夠很安心地把孩子交給老師,這個老師教起來就壹定很方便很順利。因為雙方面都這樣認定,這個孩子會被這種所謂的師長,就是老師跟長輩的觀念所影響,而這個影響好象是給他壹個安全島,給他壹個避風港,他知道這樣很安全。
假如有壹方面的觀念起伏不定,這個孩子他也會起伏不定。妳不要認為我把孩子送私塾了,我在家裏起伏不定有什麽關系呢。很可能他的心靈跟妳相通,我們已經發現太多——不是太多,每壹個案例都是這樣的。家長非常堅定的,這個孩子很快會進入狀況;家長起伏不定的,這個孩子就遊移不定。天天想,噢,我什麽時不要讀了,我什麽時候可以回家了,我什麽時候可以再去看電視了。這個孩子就很難教,惹得老師很麻煩,專門要照顧這個孩子。那麽這個老師心力焦粹,這個孩子也教不好。
所以,大家壹定要互相的合作,讓孩子有壹個很安穩的環境,讓他讀幾年聖賢之書。這是人生很難得的福氣...... 所以我說讀經的孩子是很有福氣的。妳壹定要天天這樣想,壹定要祝福我們的孩子,壹定要很贊嘆我們的孩子,很羨慕他。妳常常跟他講,唉呀,妳現在讀經多好啊,我都很想跟妳去讀,天天跟他這樣講,而這是真的,不是騙他的。這樣妳的孩子也會日漸地感覺他做對了,他受的這個教育是良好的教育,他也會有自信心,自豪感,他也會做得更好。那請各位家長壹定要增強信心......我說只要堅定妳的信念啊,那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妳就可以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證嚴法師說:“如果壹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師父又說:“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擔心他的孩子。”壹位年輕人聽到這樣的話十分興奮,回到家馬上轉述證嚴法師的話給他媽媽聽。從此以後,他母親就很少再對他嘮叨了,他看到母親也不會再躲,反而在下班之余,會找母親聊聊天,他覺得現在他跟母親像朋友壹般自在。媽媽常常是壹家的靈魂人物,她掌握了壹個家的家庭氣氛,我相信:如果沒壹個快樂的媽媽,就很難有壹個快樂的家庭。然而,大多數的媽媽都過份地擔憂子女:課業,工作,婚姻,健康——幾乎無所不擔心,妳想這樣的媽媽會快樂嗎?用“吸引力法則”的說法,就是“心想事成”。壹件事情如果妳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它就會如妳所相信的去“實現”妳相信的。壹個媽媽如果相信:她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對他自己的生活困境 與難題,那麽這個相信就是壹個“祝福”,而她的孩子也會因著這樣的祝福而蒙福的。相反的,如果壹個母親老是“覺得”她的孩子不懂事,不會照顧自己,壹定會吃虧上當的,那麽這個“擔心”很可能就成了“詛咒”,以後妳的孩子果然就會如妳之前所擔心的那樣,老是出狀況令妳擔心。佛家講“願力”、“念力”,妳的願有多大,實踐的力量就有多大。從今天起,我們要當心去檢查自己的每個“念頭”,妳對孩子:是擔心多?還是祝福多呢?真的,愛妳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其實對於我們所關心的人,不管是家人、朋友、恩人、師長、同學、同事等,也都要給予全然的祝福,這樣,不用因擔心掛念而讓自己睡不著,就是雙贏!因為,“心想事成”,我們的祝福壹定會實現的,從現在起,把擔心丟掉,讓祝福常在。
孩子們需要許多的祝福--所謂許多,就是天下父母及老師都有教育的智慧和熱誠,家家都有這樣的父母,處處都有這樣的老師,便是對他們最真實而有效的祝福了。
壹定要在十三歲之前打定基礎。打基礎的方法就是,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東西放到肚子裏面。不重要的東西,不要教他,他自己會!相信呢,就做。不相信,十年以後,妳再後悔,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圖片
3
有不忍人之心
第壹、開讀經班是表現對文化的關懷,對教育的不忍。不是為了人多人少而開,人多固好,人少也好。所以為壹個人也要開,如此的開,才是誠意的。
第二、誠字能動天地,何況人世?有壹個,培養壹個,有兩個,培養兩個。壹個國家,只要三五個人才也就夠了,何況壹個小小小區,能讓七八個孩子讀好書來,那可是不得了的功德呀!
第三、兒童讀經成敗的最大關鍵在家長。因此,讀經教學時,最重要的節目是隨時向家長再加強倡導讀經理念,乃至恐嚇他們——告訴他們:孩子把經讀好了,要學什麽有什麽;如果不讓孩子讀經的話,學其他壹切都沒用!而且其他東西,慢點學,學得愈好。但讀經,愈早愈好,等過了十三歲,想要讀,就壹輩子都來不及了。並請家長要睜大眼睛,要有壹點時代見識,不要窩在自己的山洞裏。看看當今世界,再過壹二十年,是誰家的天下?中文人才現在就已經極度缺乏了,何況壹二十年之後?如果小孩要工作,到底學什麽比較吃香?家長功利?我倒怕他不功利呢!
老師也要加強理念,此即吾所謂“心法”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