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國新時期以來有關同性戀題材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我國新時期以來有關同性戀題材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1979-1999年的20年裏,雖然主流文化對同性戀領域的作為,多數只限於理論形式上的研究。

如王小波、李銀河(《他們的世界》1992)、張北川(《同性AI》1994)、劉達臨(《中國當代性文化》1995)、潘綏銘(《中國性現狀》1995)、方剛(《同性戀在中國》1995)等,但在網絡世界裏各商業和非商業網站中,所推出的同性戀文學作品卻如燎原烈火般蔓延不熄。

其中,除了膾炙人口的網絡同誌小說《北京故事》以外,廣同網寫手YOYO的《非常戀愛》、愛白網寫手童戈的《戰地》》《折斷翅膀的早晨》、陽光地帶網寫手羽童的《荒島起舞》和李小狐的《別樣年華》、男風網寫手流火的《在北京墮入情網》和小酥的《趙小明談戀愛》、天涯同性網寫手靜靜行走的《兄弟》、同言無忌網寫手MANKILLER的《和尚班之歲月隨想》等都在社會廣為流傳。

對同性文化相對寬松的港臺地區,壹直是那個時期內地同性戀者向往的天堂。

當大量港臺文學、影視作品流入內地後,成為那個時期中國同性戀文化公開出版物的最大亮點。

1996年《東宮西宮》作為國內導演第壹部拍攝的影片完成並在國外電影節獲獎。

1997年,香港華生出版社出版了由香港、臺灣、大陸三地作者的同誌短篇小說集《他他她她的故事》,其中大陸作家崔子恩、童戈、石燕的同誌小說作品首度亮相,引起國內外關註。

緊接著崔子恩的長篇小說《桃色嘴唇》、童戈的短篇小說集《好男羅格》先後與1997年末和1998年初在港出版。

而同誌影片《喜宴》《美少年之戀》《愛情萬歲》《基佬四十》《春光乍瀉》《河流》等通過VCD光蝶流入內地,引發內地同誌狂熱追捧。

上述同性文化的發展,除了標誌中國同性戀文化逐步由地下浮出水面外,對整個社會對同性戀態度的改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進入21世紀前夕,中國的同性戀文化日益活躍。

在主體文化領域,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有關同性戀的文學作品在大陸逐漸開花。

1997年10月作家蘇童的長篇小說《碎瓦》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書中涉及到了同性戀問題;1998年同性戀作家崔子恩的兩部長篇小《醜角登場》《玫瑰床榻》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書中大量涉及同性戀、變性者和單性家庭等敏感領域;1999年女作家格子的小說《迷情的日子》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中國第壹部反映女同性戀題材的作品。

這些小說的公開出版,壹方面顯示了**對同性戀人群和同性戀文化的正視與認同,另壹方面說明,同誌文學有其客觀需求與市場,這也是這些作品深受同性戀群體歡迎和青年文化人士追捧的原因。

同性健康雜誌《朋友通信》

1999年2月,《同性戀在中國》的作者方剛受到起訴。

1999年 與大量網絡文學作品形成呼應的是,主體文學領域不再沈默與孤寂,越來越多的出版社摒棄了對同性戀文學作品的禁令,主體文學領域每年都有十余部同誌小說出版發行,其中雨虹的《慕霆》、北村的《玻璃》、小傑的《漂流日記》、余華的《在細雨中呼喊》、葉鼎洛的《男友》、dongdong的《魁北克斷翅的鳥》、魯鳴的《背道而馳》、泰迪的《漂亮男生》、海藍的《我的天使我的愛》等都是那個時期的傑作。

2001,張在舟所著《曖昧的歷程——中國古代同性戀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這是第壹部公開出版的系統研究古代同性戀歷史的專著。

這本書告訴人們,同性戀是壹種亞文化,它已經伴隨著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壹起走過,並在古代相當長的時期為人們所接納。

2002年1月,《現代文明畫報》籌備已久後,刊出由段永剛主編的壹期“同性戀與我們同在”的專刊,專刊已醒目的標題、新銳的觀點和翔實的內容,勇敢、客觀和真實地向社會系統地介紹中國同性蓮生存與生活現狀,這是我國公開出版媒介第壹次全面、系統地正面介紹同性戀。

2004年,北京紀安德健康教育研究所出版《MSM人群預防AIDS行為幹預方法研究》(執筆童戈,主編郭雅琦)。

2005年10月,北京紀安德咨詢中心出版由著名同性戀作家童戈所著的《中國人的男男性行為——性和自我認同狀態調查(征求意見稿)》

推薦看李銀河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