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始於秦朝。
壹、《尚書》介紹
《尚書》,原名書,是壹部追述上古事跡著作的匯編。分虞書、夏書、商書、周書。通行的《十三經註疏》本《尚書》,為《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的合編本。
西漢伏生口述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西漢魯恭王劉余在拆除孔子故宅壹段墻壁時,發現的另壹部《尚書》,為古文《尚書》。
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壹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與《古文尚書》25篇 。
《尚書》被列為核心儒家經典之壹,歷代儒家研習之書。《尚書》就是上古時代的書,它是中國最早的壹部歷史文獻匯編。《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是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二、《尚書》創作背景
《尚書》的尚常見有三種解釋方法:壹種說法認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另壹種說法認為“尚”是“尊崇”的意思,《尚書》就是“人們所尊崇的書”。
還有壹種說法認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為這部書的內容大多是臣下對“君上”言論的記載,所以叫做《尚書》。
《尚書》對後世影響
壹、政治影響
自漢以來,《尚書》壹直被視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哲學經典,既是帝王的教科書,又是貴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經大法”,在歷史上很有影響。
二、文學影響
古籍書就文學而言,《尚書》是中國古代散文已經形成的標誌。據《左傳》等書記載,在《尚書》之前,有《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但這些書都沒有傳下來,《漢書·藝文誌》已不見著錄。敘先秦散文當從《尚書》始。
書中文章,結構漸趨完整,有壹定的層次,已註意在命意謀篇上用功夫。後來春秋戰國時期散文的勃興,是對它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