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各個姓氏的來源,不定期更新
姓的由來
《千字文》《百家姓》是過去學習中國文學的啟蒙課本。其實,文何僅千字,姓何止百家。
在日常生活裏,人們遇到陌生的人總要問“貴姓大名?何方人氏?”由此可見,姓與氏原是兩回事。
在商周,貴族中女子稱姓,男子稱氏。“姓”字義從女從生,在以母系為中心的社會裏,但知有母,不知有父。母權中心解體後,適得其反,男子稱姓,女子稱氏。
中國的姓有兩種:壹為單姓;壹為復姓。孔明復姓諸葛,太史公復姓司馬,歐陽修姓歐陽。僅復姓壹項就超過百家,加上單姓,為數接近千家,故曰“千家萬戶”。
常見姓筆劃最簡的是二畫。如姓丁姓蔔。丁是因名設姓的,“西域人多名丁......以名為姓。”蔔是因職業得姓的,“氏於事者,巫蔔陶匠是也”。
考查古籍,可知姓筆劃最簡的是壹畫,如姓壹、姓乙。明代有姓壹名炫宗者,任靈壽縣丞。“子姓加乙姓,合二姓為孔姓。”如此說來,姓乙還是姓孔的祖先。
常見姓筆劃最繁的是二十二畫姓龔(指繁體字)的。龔姓也是“合姓”,《姓譜》上載“龔之先***氏。避難加龍,為龔。”
上古之時,姓是宗族圖騰的符號,人姓的字眼須經過族酋壹番認真選擇。有的以封地(國名)為姓,有的以官名為姓,有的以出生及定居地名為姓。
後來,取姓卻也隨便。生在竹林中的,以竹為姓;因年紀大而坐車的,以車為姓;東方朔,父姓張,母姓田,因生時東方初明,就以東方為姓。
也有改姓的。有的因字形的誤差,姓刀的本來是姓刁的;姓佘的原是姓余的。有的因音誤,《水滸》中晁蓋本姓朝。
有人有名無姓,便直過期作廢了當取“姓”字為姓。《姓苑》上記載:“其人本無姓氏,因即以姓為姓。今南海存此族。”出家的僧人,脫去俗姓,壹律以佛教教祖釋迦牟尼的第壹個字“釋”字為姓。
“姓”本身原無大小之分,尊卑之別。後來姓以名人貴,就存有尊卑了。為了表示不存尊卑褒貶,開會的名單以及座位的排列,均以姓氏筆劃為序,這是後人的創舉。
偶覺得最帥的姓是軒轅--華夏第壹姓
壹、尋根溯祖 軒轅復姓為黃帝嫡孫,出自有熊氏,亦稱為帝鴻氏。黃帝曾居於軒轅之丘,故而得姓軒轅,黃帝的後代子孫遂稱軒轅氏。壹說黃帝作軒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謂軒轅。又據古代傳說,軒轅即天黿,天黿變為龍,龍為軒轅部落的圖騰,因以得氏。
二、郡望堂號 堂號 "太霞堂":唐朝時有軒轅集居羅浮山為道士,年過百歲仍容顏不老,坐在暗室中,目光射數丈。著有《太霞》12篇。唐武宗召見他詢問長生的法術。軒轅集說:"絕聲色,薄滋味,哀樂壹致,德施無偏,堯舜禹湯之所以壽也!"(堯舜禹湯之所以長壽,是因為他們做到了斷絕靡靡之音和女色,對飲食不貪厚味,悲哀和歡樂都同樣,不為此而傷感,施德於人,無偏無私。) 郡望 軒轅復姓望族居上party(今山西長治)、郃陽(今陜西省合陽縣)。
三、歷史名人 軒轅氏:即黃帝。傳說黃帝姓公孫,後因生於姬水改姓姬。國內有熊,故亦稱有熊氏。與蚩尤戰於涿陸之野,斬殺蚩尤。又敗炎帝於阪泉,諸侯尊為天子,以代神農氏。因有土德之瑞,土為黃色,故號黃帝。唐代有軒轅集。 軒轅彌明:唐代詩人。善詩,言其詩作擲地有聲。另,宋代有軒轅損。
上海的復姓中,有“中華第壹姓”壹壹軒轅。相傳軒轅氏即因黃帝居住在軒轅谷(今河南新鄭縣西北),他的其中壹個兒子即以地為姓,這是壹個古老的家族,有5000年了,現今已十分罕見。1994年《羊城晚報》曾發表《獨此壹家姓軒轅》,說的是臺灣軒轅氏來大陸尋根,在蘇北某地找到了壹家姓軒轅的。當時,多家報紙都轉載了這篇文章。實際上,上海也有壹家姓軒轅的,是兄弟倆,其原籍在安徽蚌埠,分別在1931年和1945年遷移上海。1986年,軒轅家族曾聚會,作過粗略統計,在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分布在10多個縣,***有軒轅氏幾千戶,人口約2萬人。
這是真正有5000年歷史的姓氏,壹脈相傳的黃帝子孫。
日本人為了證明天皇“由來已久”,“萬古壹世”,不惜考古作假。捏造什麽神武天皇。
所以華夏子孫也不能忘了軒轅這個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