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曹貴論戰的翻譯和朗讀

曹貴論戰的翻譯和朗讀

曹劌論戰譯文如下: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說:“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妳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麽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壹類)養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壹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

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誇大數目,壹定對上天說實話。”曹劌回答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壹壹明察,但我壹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

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壹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壹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壹同去。”魯莊公和曹劌同坐壹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 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還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

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打了勝仗後,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士氣。第壹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

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裏設有伏兵。後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原文: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壹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作者簡介: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年-約公元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關於左丘明的姓名,長期以來由於先秦及漢代文獻對左傳作者左丘明的記載非常有限,歷代學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況問題爭論不休、眾說紛紜。壹說復姓左丘,名明;壹說單姓左,名丘明,但史載,左丘明乃姜子牙後裔,嫡系裔孫丘邱氏較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東周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春秋末期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散文家、軍事家。曾任魯國史官,為解析《春秋》而作《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又作《國語》,作《國語》時已雙目失明,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

公元前506年,周天子率領諸侯討伐楚國,為保存典籍,倚相帶領子孫離開楚國來到魯國,定居肥城石橫衡魚村,做了魯國的太史。倚相把典籍獻給了魯國,以便保存下去。為使子孫後代不忘先人,他把姓氏定為老祖宗封地營丘的“丘”字。

他的兒子亦通曉史事,被任命為魯國的太史,成生子左丘明,後來左丘明又繼承了他父親的職位,繼任魯國的太史官。左丘明博覽天文、地理、文學、歷史等大量古籍,學識淵博。任魯國左史官,在任時盡職盡責,德才兼備,為時人所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