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張燦玾的壯歲金陵去,歸住黃河濱

張燦玾的壯歲金陵去,歸住黃河濱

執鞭杏林下,桃李幾度春

“我給學生制定的習業訓詞是:厚德懷仁,樂群敬業,醫文並茂,理用兼優。”

1958年,山東省榮成縣衛生局選送張燦玾到山東省中醫進修學校學習,同年又派其赴南京進入江蘇省中醫學校(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學研究班學習。雖然只有1年多的時間,張燦玾十分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夜以繼日,刻苦學習。他還是古舊書店、舊書攤的常客,曾用節衣縮食省下的錢,買下了《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傷寒論直解》等壹批古籍。

張燦玾後來每談及此事時,常說去南京學習是他醫學歷程中的壹個轉折點,也是壹個新的起點。這讓他對中醫學的歷史地位和現行價值的認識更明確,對中醫學四大經典學術價值的理解更深。

1959年7月,張燦玾回到山東,同年9月,調山東中醫學院(後更名為山東中醫藥大學)工作。自此,開始了他人生中的執教生涯。

自調入山東中醫學院任教以來,張燦玾嘔心瀝血,勤奮工作,培養出壹批又壹批中醫藥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

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張燦玾總結出了6點治學思想:即基本功的培養和訓練是從醫的重要基礎;臨床實踐是體驗中醫理論和建立中醫信念的關鍵;集臨床、理論、文獻於壹體,是加深掌握中醫學術的需要;醫文並重是中醫學的壹大特色;博覽群書、兼容並蓄,是學術水平不斷提高的源頭活水;堅持繼承發揚,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指導方針。

他正是以這種思想去教育影響他的學生。山東中醫藥大學第壹附屬醫院科技處處長譚奇紋是張燦玾2000年招的博士生。她進入師門後,老師對她的每壹步都很關註,給她重新講解“四大經典”,讓她對中醫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新的認識。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讓她記憶最深。有壹次,老師為了讓她準確理解《靈樞》中的壹句話,查找了漢代以前的所有關於針灸的論述供她參考。“這讓我在之後的工作中養成了壹絲不茍的嚴謹作風,使我終生受益。”

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文獻研究所的李玉清1995年跟隨張燦玾讀博士。“老師在治學上追求極致,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張燦玾除了教授中醫學之外,還註重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壹次他運用古人印刻知識對壹冊古籍善本進行準確斷代後,讓李玉清也開始迷上了傳統文化。“畢業已經10余年了,老師身上孜孜以求的執著精神壹直激勵著我。”

多年來,張燦玾已培養博士生18名、碩士生4名。他們均成為本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或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