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北京出發的早晨
守衛華北平原,北京的胸襟遼闊而開闊;守著長城和故宮,北京的歷史比金色的海子更好,火光沖天,驚心動魄。
在1985到1997的13年間,我到北京出差11次,對西北的山山水水印象深刻11次。自然,第壹印象是在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中心和中國社會的心臟。當我在北京的時候,如果我有事要做,我會在這裏停留壹會兒。每次我那樣站著,我的
二、北京出發的早晨
守衛華北平原,北京的胸襟遼闊而開闊;守著長城和故宮,北京的歷史比金色的海子更好,火光沖天,驚心動魄。
在1985到1997的13年間,我到北京出差11次,對西北的山山水水印象深刻11次。自然,第壹印象是在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中心和中國社會的心臟。當我在北京的時候,如果我有事要做,我會在這裏停留壹會兒。每次我那樣站著,我的百感交集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的頭腦會被壹片無限開闊的風景占據,我的頭腦會進化成壹頭驢,我會用腳跳開。天安門門、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肩扛藍天,帶著壯闊歷史的氣息,巍然屹立;廣場上人頭攢動,密密麻麻,絡繹不絕;外圍道路上的交通快如班車。每每看到這裏,我化為驢子的念頭和微弱的心跳都被強大的中國心跳淹沒,我的視野悠悠升起,飄向天安門門撐起的天空。
天不僅遼闊,雲不僅細長,而且閃爍著歷史的交響樂:青磚金瓦排列成歷史悠久的銅管樂陣,歷史的弦樂隊折疊在翡翠宮,無數的古籍、字畫、古玩被串聯收藏,形成無窮無盡的文明樂章。幾個推動中國社會進程的社會變革,新生活的旗幟,在雲端浮現,在草裙舞中飄揚,仍可見世界各地的人們在旗幟下吹口哨;我看到了歷史上的天安門門,兩旁排列著無數的胡同海。古代人和現代人在北京門前的大柵欄互相問候,微笑著鞠躬。
我知道,真實的歷史,真實的生活,其實都在真實的場景裏。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在北京的早晨出門,被金色的晨光牽引著,淹沒在那些著名的和不知名的街道和胡同中,虔誠地走在歷史遺跡前,在這個文化館、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朱彜尊故居、魯迅故居、茅盾故居、老舍故居、徐悲鴻紀念館,以及其他歷史文化中心裏沈思冥想。我會讓這些表情各異、氣質各異、內涵豐富的波瀾壯闊的歷史文化場景,賦予自己這種卑微卑微的生命,壹次又壹次地被註入成長的文化精神的魅力;當然,我也忘不了去那些地方——商業街,東單西單,王府井。除了在那裏購物,我還會細細品味舊都的商業魅力、風格和繁華,還有那些總是以京韻大鼓的味道吸引著我的胡同,用那裏的街巷風情沐浴自己,直到夕陽西下,夜幕升起,然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車站。
只是沒想到,113的1北京之行,在1997之後戛然而止,停了就是13。沒想到2010年的五壹,陽光燦爛的花兒又開遍了。那是5月22日下午4點。離開北京13年,第12次再次踏上北京的土地。走出北京西站,我踩在壹條大理石路面上,面朝北京。我在那裏站了壹會兒,擡起頭。啊,閃閃發光,雲浮費霞,北京的天空很遠,我不禁感慨:妳好嗎,北京?這句問候在我腦海裏縈繞了13年。今天終於在北京面前發出。真是百感交集。在去豐臺區渭南賓館的大巴上,我不時問候北京,聚精會神地看著:北京變了,妳變得既熟悉又陌生。請原諒我用同樣熟悉又陌生的眼神看著妳。
是的,在深藍色的夜裏,躺在皖南某酒店的床上,我也看了壹眼妳的心情,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在酒店餐廳吃完早餐後,我趕到酒店會議廳,聆聽中國散文學會會長、中國散文協會名譽會長林飛先生的開幕致辭。這是自“五四”以來對中國文化和散文創作的又壹次意義上的考察。
壹天後,又是壹個上午,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作家壹起,分乘兩輛大巴車,離開皖南賓館,前往海澱區的中國現代文學館,參加壹個征文頒獎儀式。
開車不久,車子拐了個彎,開上了壹座立交橋。我的眼瞳被光射了壹下,忍不住去尋找光:東方華蓋,帶著壹張半圓的CD,遠處壹片嫣紅,天地的散射光照耀得清晰而壯麗,而CD看著的北京,從最初的夢中醒來,煥發著銀燕的光芒。大海壹般鋪展開來,像無數的建築和桅桿,靜靜地矗立著,在初升的太陽的映襯下,閃耀著光彩。
我望著東方,望著眼前的北京城,看見壹個白衣仙子,不時出現在天空;我還看到天上的氣場,地上的花的氣場,壹起飄動交融,在天地間無限的空域裏徘徊。
太陽正在升起。
我的眼瞳又中槍了——前方的路灑滿了氤氳的陽光,明亮刺目,像壹條金色的絲帶,忽直忽彎,穿梭在無數高樓的衣衫之間,向東南方向延伸。
路還是路?它變成了壹座金橋!
很快,公交車開上了高架橋。嚇,就我所見,更是霧裏看花。路在哪裏?不,應該叫金橋——金橋,更引人入勝:“它像馮旭的風壹樣遼闊,我不知道它要去哪裏。這就像是獨立,羽化和不朽。"
眼前的風景,就這樣把我拖入了蘇軾《前赤壁賦》這首詩所賦予的意境中,讓人陷入了壹陣頗為幸福的迷茫中,並願意做這樣的幻想:以為金橋引車向太陽,以為太陽之城正在張開雙臂擁抱自己。
這次來北京比較匆忙,去過的古跡和沒去過的古跡都沒來得及去看看。現在,金橋為我指了壹片汪洋大海,我的心在動。密如桅桿的建築閃耀著現代材料的質感,我對未來充滿信心。人們已經看到了。真的,那種魅力和力量都鼓得要趕上那輪日出了。哦,北京的古代宮殿和門樓還在東方,在這裏看不到了,但想想那些接受了輝煌歷史和失意經歷的遺跡。
胡同和四合院時有出現,但不再像大群的羊湧入城市,而只是小群的魚在建築的桅桿間遊動。我盯著胡同。我們還能看到小攤販的身影,坐在小板凳上吃煎餅果子吃油條喝豆汁的市民,還有上班上學的人,小溪在胡同口流淌。
我熟悉北京的胡同。當太陽沈寂的時候,它總是壹個長長的景象。人走著走著,身後會傳來鐵架的磕碰聲,然後會傳來壹聲押韻滿滿、聲音粗啞的喊叫:餵,先生們,讓開。屍體快速隱藏的時候,總會有壹個大腰女婿騎著板車,或者幾個女婿騎著幾輛板車,顛簸著過去,壹個個前仰後合,汗流浹背,仿佛能打濕整個北京城。有時候,滑板車會猛地側到壹邊,騎車的人會雙手扶著車把問,先生,不遠了,就在前面,拐個彎就到了。
我第壹次去北京出差是在80年代中期,那時我還是個年輕人。那是我有生以來第壹次獨自出門。在我離開之前,北京在我心中就像汪洋大海。那裏的餐館容易找到嗎?心裏很迷茫,很不安。碰巧在火車上,列車員正在登記北京的壹家酒店,因為我已經很久記不起酒店的名字了。當時我的焦慮和不安都消失了,二話不說就註冊了。我離開北京火車站,被壹輛半新半舊的舊公共汽車接走,拉到牧溪以南的宋家莊,住在那家旅館裏。
過了壹年,我又去了北京,在火車上無視了酒店的代辦,因為前年的北京之行不僅省了我壹些經驗,也省了壹些經驗,因為那時候在北京只有壹件事要做,就是等相關部委的壹個批復,壹等就是40多天。這給了我很多時間去逛北京,我發現前門大柵欄有很多餐館,當然大部分都是小餐館。
第二次去北京,目標是在大柵欄找個住的地方。
人們下了火車,上了公交車,直奔前門。首先,他們在附近閑逛。前門是北京最有特色的商圈。青磚灰瓦的古建築壹字排開,構成了商賈雲集的繁華氛圍。真是飛檐走壁,廊雕窗欞,蓋飛檐走壁,密密麻麻的人群,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去北京的時候,我像個癮君子壹樣,迫不及待地被這壹幕所熏陶。
逛了壹圈,思想基本得到了滿足,就去了前門城樓南側的壹家飯店吃飯,繼續往西走。我剛來到壹條小巷。壹位老大爺,五十多歲,剃了光頭,穿著白色短袖老人衫。他汗流浹背地把滑板車停在我身邊,扶著車把,對我說,先生,住賓館吧。
我決定跟他走,就站在那裏跟他談好價錢,上了車,沒騎多遠,最後停在了大柵欄的壹個巷子裏。那裏有壹家客棧,很像陳佩斯電影《二子開店》裏的比家美客棧。我就住在那裏,方便,但是居住條件不太理想,又吵又擠,沒有標間,後來就來了,後來就去了。雖然離天安門廣場很遠,但酒店位於與長安街相連的北京主幹道上,地鐵壹號線穿過。所以我每次去北京,基本都是去那裏,不用到處找。
北京的胡同壹般都比較長,幹凈整潔。在北京的時候,我比較喜歡鉆胡同,因為胡同是最能體現北京世俗民風的地方。過了壹個四合院的院門,總能看到孩子嬉鬧,大人忙碌。在四合院門口,經常會遇到阿姨、奶奶坐在小馬紮上和芭蕉迷聊天。聽了那抑揚頓挫的聲音,我想笑。哪個是聊天?說相聲的明明是侯、郭寶全、馬季。如果妳早上碰巧路過壹個小巷裏的早餐攤,就在絡繹不絕的人流旁坐下,融入早餐人群中。
13年後的今天,今天早上,我坐公交車,徜徉在金橋的遐想中,看著壹條又壹條胡同,看著它們興風作浪,向後躲,匯入大海。心中積累的北京胡同印象湧上心頭,給了我壹種北京韻鼓的無窮魅力,久久不散。
除了高樓大廈和胡同,迎接我們的是整潔漂亮的商場和小店,是五顏六色的廣告。廣告浸在陽光裏,被建築、胡同、城市包圍,充滿了鍍金的光彩。啊,他們此刻還沒睡醒,但這安靜的外表卻有著別樣的魅力。
終於看到了有歷史的大廳。
多麽大的樹啊,襯著層層嶙峋的金色屋頂和紅色墻壁。
那不是故宮。它在金水橋的東邊很遠的地方。它沒有紫禁城大。只有幾個小小的金頂,其中壹個上面閃著幾個金色的大字,曼居吉。哦,這是曼珠吉。我沒走進過,但對它的來歷略知壹二。這裏曾經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寺廟。當時明清皇帝選它做家廟。據說這裏的風水很好,是守護首都和整個龍脈水脈的要沖。皇帝們想用無窮的皇權和足夠的黃金在這裏建廟,佛來回報,給帝國和整個皇族壹個無限美好的未來,永不停息。
如今,滿洲裏和故宮、頤和園的命運壹樣,被隔絕在現代生活的陽光下。曾經的帝子和兩朝帝國的嬪妃,她們的寄托和榮耀早已消逝,留下的只是空殼,給飛檐走壁,給現代社會唱幾首古老的挽歌,映出現代遊客的昂揚。
車漸漸開進大學城,壹所又壹所大學掛著中國的牌子。昨天晚上,我走在他們幾個人的前面。昨天上午聽了先生的演講後,下午趕到海澱區蘇州街附近的壹棟樓,聽了《文學理論與批評》副主編、《小說選》編輯李先生(實在抱歉,他留在我筆記本上的簽名壹直看不下去)和壹位工人作家關於文學創作經驗的演講。聽完演講,我沒有坐公交車,而是走了壹會兒。可以說我散步的目的達到了。高等學府陰森蒼翠的外表和雄偉的氣質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像中國所有的高校壹樣,他們應該有能力培養未來的希望之星。
今天早上,昨天路過的幾所大學和更多的大學壹壹閃過,在清晨的陽光下更是動人。我不禁想,嗯,早上開始,金橋店開門了。作為壹個外國人,我對北京的早晨有了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