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描是繪畫的基本要素之壹。線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早期,例如原始巖畫、彩陶紋樣、古代瓶畫、壁畫、帛畫等。西方傳統繪畫的素描(drawing),雖然可以納入廣義的線描範疇,但其概念卻似乎比線描(line drawing)寬泛,甚至近代人們通常把傳統中國畫的線描——白描也歸為素描的壹種。盡管作為繪畫技法,素描無所謂中西,東西方畫家都可以采用,但在歷史上東西方傳統繪畫畢竟屬於不同的造型藝術體系。壹般說來,東方傳統繪畫以線條造型為主,西方傳統繪畫以素描造型為主。西方傳統繪畫的素描,固然也是以單色線條描繪物體,但更加註重模仿對象的寫實性塑造,註重明暗光影的立體感形式結構;而東方傳統繪畫的線描,則更加註重線條自身的程序化表現,註重虛實疏密的平面化裝飾效果。印度壁畫和細密畫、波斯細密畫、日本浮世繪,都屬於以線條造型為主的東方傳統繪畫體系,中國畫更是東方傳統繪畫的最典型的代表。
傳統中國畫的線描稱為白描或白畫,特指用毛筆墨線勾勒物象、不著色彩或略施淡墨的畫法,多用於人物、花鳥。這種純粹的毛筆墨線畫法,是傳統中國畫筆墨造型的骨幹,用筆與書法相通,“運墨而五色具”(張彥遠),富於傳神寫意的表現力、單純空靈的抽象美和黑白交響的韻律感,堪稱中國美術獨特的創造。在中國美術史上,顧愷之、曹仲達、吳道子、武宗元、李公麟、梁楷、趙孟堅、王繹、張渥、陳洪綬、任伯年諸家都擅長白描,其中北齊曹仲達的“曹衣出水”(密體)、盛唐吳道子的“吳帶當風”(疏體)筆法最負盛名。歷代名家傳世的白描作品,包括寺觀壁畫粉本和木刻版畫插圖,至今仍是初學線描者臨摹的模板。明清時期的繪畫啟蒙讀物,把歷代白描人物衣紋概括為高古遊絲描、鐵線描、行雲流水描、釘頭鼠尾描、折蘆描、柳葉描等十八種描法(有人又歸納為鐵線描、蘭葉描、減筆描三類),坊間還刻印了不少白描花卉圖譜。這些從自然生活和書畫實踐中提煉出來的線描程序,形成了傳統中國畫線條造型的規範,標誌著中國畫線描技法的高度成熟,但也束縛了中國畫線描藝術的進壹步發展。正如現代中國美學家宗白華所說:“中國的素描——線描與水墨——本為唐宋繪畫的偉大創造,光彩燦爛,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後逐漸流為僵化的定型。繪藝衰落,自不待言。”(《美學散步·論素描》)
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改革開放新時期孕育著中華民族文藝復興的理想,當代中國藝術出現了分化與整合的多元發展局面,曾經衰落的民族藝術傳統畫種紛紛獨立和復興,同時又整合了其它畫種的可利用資源。當代中國線描藝術作為壹個獨立的畫種也已經呈現復興的趨勢,主要體現在理論研究的自覺和藝術創作的繁榮。21世紀初應運而生的中國線描藝術研究會和“首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就是當代中國線描藝術復興的重要標誌。
中國線描藝術研究會會長李魁正先生,為推動當代中國線描藝術的傳承與拓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李魁正先生身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等職,他不僅是富有創新意識的畫家,創作了大量線描作品和精致的工筆花鳥畫,又開創了“現代沒骨”和“寫意潑繪”畫派,而且是富有理論素養的學者,多年來壹直從事中國線描藝術研究,出版過《中國白描·花鳥現代卷》、《中國當代線描藝術·花鳥篇》等專著,發表過多篇關於中國線描藝術的論文。他認為:線描(白描)壹直是中國畫主要的造型表現手法,具備表現形體、質量、光色、情意的功能。而中國古代線描往往依托於壁畫粉本和版畫插圖,後來線描又往往依托於連環畫稿,或者線描僅僅作為美術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練習,仍處於附屬地位,很少作為壹個獨立的畫種來進行創作,這在壹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國線描藝術的發展。今天,我們應該在傳承中國畫傳統白描藝術的基礎上推進當代線描藝術的發展,也應該吸收世界各國古代和現代線描藝術的優長,創造符合新時代的民族精神和審美需求的線描藝術。為此,他在教學中還倡導以“意象寫實”的線描手法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寫生的理念。李魁正先生的中國線描藝術研究,為當代中國線描藝術的全方位拓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當然,要完整地建構當代中國線描藝術獨立的繪畫語言體系,還需要中國線描藝術研究會的同仁與美術理論家們長期合作,從技法層面到精神層面深入系統地研究中國線描藝術的傳統,研究東西方各國線描藝術的歷史與現狀,也需要及時總結當代中國線描藝術創作的新鮮經驗。
“首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是中國線描藝術研究會成立以來舉辦的第壹次全國性的線描藝術大展,展示了當代中國線描藝術創作的繁榮盛況和最新成果。本屆展覽的名稱“中國畫線描藝術展”把線描藝術界定在中國畫範圍之內,參展作品以毛筆墨線的白描作品為主,表明了展覽組織策劃者對傳承和弘揚中國畫白描藝術傳統的主導意向。同時,入選的作品特別是大量“意象寫實”線描寫生的人物畫和花鳥畫,又給中國畫白描藝術傳統賦予了新意,註入了生機。根據表現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和審美情感的需要,不論是工筆線描還是意筆線描,都突破了中國畫傳統的線描程序,豐富了當代中國線描藝術的表現語言。從本屆展覽的參展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當代中國線描藝術名家和新秀多方面的探索和實驗。而這些多方面的探索和實驗,又為當代中國線描藝術的全方位拓展準備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