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高考歷史文言文題怎樣寫

高考歷史文言文題怎樣寫

1. 如何寫壹篇文言文

要寫好文言文,就要多做這方面的題目或者多看壹些文言文方面的書,多翻譯壹些文言篇目和故事,從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試題是高考的重頭戲,有的同學經常會問,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才不至於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認為能註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沒什麽問題了.第壹,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壹個時代裏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誌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註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壹心,眾誌成城;面對醜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壹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壹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準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第四,把握課本,紮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壹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壹詞多義、詞類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第五,在學習壹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課文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進壹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總之,平時的學習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會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2. 高考用文言文寫作文怎麽樣

既然題主擅長文言寫作,那只要寫作不跑題就沒多大問題的~

不過還是有運氣成分~意思是閱卷者的文言文底子可能不太好,對妳的大作理解有誤;抄也有可能閱卷者文言文底子太好了,對壹般的文言作品都看不上。

實際上,我認識的很多大學教授,都對近人文言寫作很不滿,乍壹看是文言文的句子,很可能不符合古代語法,也缺少古典風韻。

在我看來,真正精湛的文言寫作,需要在精讀《史記》,誦讀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品之後才可以勉強上岸(真的要誦讀!因聲求氣!因聲求氣!文言文寫作要有壹股氣啊!)。

文言文寫作和白話文寫作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就好比寫現代詩,有壹顆敏感的心和會動的筆就差不多,但是寫舊體詩,不熟讀唐詩宋詞三百首誰敢下筆?

對於高考作文,我最大的感受還是,切題切題切題!zhidao切題是第壹步,體裁之類的花樣也可以玩玩,但是壹定要切題哦。祝題主高考順利呀!

3. 怎樣做好高考文言文題

從選文特點上看,2004年到2006年浙江高考卷中的文言文選段有很大變化,2004年選的是北宋歐陽修的《司封員外郎許公行狀》,屬人物傳記;2005年選的是唐代孫樵的《書褒城驛壁》,屬晚唐散文中的針砭時弊的雜文;今年選的則是明代方孝孺的《蚊對》,也屬雜文。

從題型設置來看,對文言實詞、虛詞、典型句式、詞類活用和句子翻譯等文言基礎知識的考查是基本穩定的,變化最大的是文言文選擇題中的第四題,由“概括和分析”題變成了“賞析”題,難度也有所增加,解題思路方法需要做壹定調整。 2006年高考語文卷第14題(原文略):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 A.“對”,奏對,對策,原本用於臣子向君主陳述見解,提出建議。

本文借用“對”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諷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尋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筆,從聞蚊、拍蚊寫到照蚊、驅蚊,然後引發議論,逐步推進,最後以天臺生“叩心太息”、“坐以終夕”作結,照應開篇。

C.本文描寫細致生動,頗富情趣;議論鞭辟入裏,啟人深思;句式長短交錯,整散結合,加之韻腳的巧妙運用,讀來淋漓酣暢,令人擊節贊嘆。 D.本文借童子與天臺生的對話,既揭露了同類相殘的黑暗的社會現實,又批判了忽視異類生存權利的錯誤認識,闡發了萬物平等、物我為壹的主題。

分析:解答此題需在疏通大意的基礎上進壹步理清文章行文脈絡,推測文章主旨。《蚊對》先記敘夏夜為蚊所苦,難以入眠,寫到蚊子聚集的可怕場景,寫到斥令童子驅蚊、滅蚊,然後由第二段天臺生感慨老天為什麽造出這種東西來害人,既揭示人的自私心理,又自然引出童子應答,由記敘巧妙過渡到議論。

第三段借童子之口生發三層議論,分別以童子語中的三個反問句“自我而觀之,則人貴而物賤;自天地而觀之,果孰貴而孰賤耶?”“使物為人所食者,亦皆呼號告於天,則天之罰人,又當何如耶?”“今子壹為蚊所?k,而寢輒不安;聞同類之相?k而若無聞,豈君子先人後身之道耶?”作結。這正是作者觀點的流露:人與異類只是形狀不同,哪有貴賤之分?蚊子要害人,人要向老天控訴,而那麽多的異類被人吃掉,老天又該如何懲罰人呢?人被蚊子咬不舒服,但對同類之間的相殘卻無動於衷,難道可以嗎?人類不僅自以為尊,殘殺異類,更有欺淩殘殺同類的可憎。

由敘入議,由此及彼,含蓄地批判了統治者殘酷剝削百姓,以強欺弱的黑暗的社會現實,人類其實還不如異類。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就不難把握文章的主旨了。

2005年的賞析題也屬此種類型。第14題如下(原文略):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驛由宏麗變為破敗的原因,含蓄地表達了 作者對當時民風奢靡的不滿。

B.文中“舉今州縣皆驛也”承上啟下,是連接二、三兩段的關鍵,表明天下雕敝與驛站破敗事異而理同。 C.文章借題發揮,以壹驛之興廢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議於敘,切中時弊,有小中見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敗壞,因吏治敗壞而生民困頓,文章將批判的鋒芒指向了朝廷。 分析:顯然,這些選項設置是疏通文意後的提煉。

A項和D項是對文章寫作主旨的理解。這篇雜文借褒城驛的由雄大宏麗而變為荒蕪殘破的現實,抒發了對當時吏治敗壞的感慨。

又將褒城驛由興到廢的原因推及天下由興到衰的原因在於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揭露了地方官吏怠惰貪婪,不理政務,視州縣為驛站,因而造成百姓困頓。所以,作者批判的矛頭是官場不是民風,A是錯誤的。

B項和C項是對文章寫法的賞析。文章先用人們對褒城驛的贊美和自己親眼所見形成對比,產生疑問,自然引出驛吏的述說。

破敗原因是賓客不會對途中匆匆經過之地產生愛惜之意,更由於“官大者,其下”更加兇暴蠻橫,難以禁止。接著作者巧妙地用老農的話“舉今州縣皆驛也”,進行類比表明天下雕敝與驛站破敗事異而理同,以小見大。

由此我們知道,做賞析題僅僅讀懂文章內容還不夠,需要進壹步思考文章的寫作主旨、作者的觀點態度、藝術手法和語言特色等。 而記傳文中的“概括和分析”題,側重於對文章局部內容的理解,同學們只要將選項和文中信息對應,進行比較,答案不難得出。

例如2004年14題(原文略):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A.趙普為相時,獨對許逖贊賞有加,因為他們的見解經常不謀而合。 B.因為許逖在海陵監任上政績考核優秀,被升遷為大理寺丞。

C.真宗打破舊例,委派並非朝廷重臣的許逖擔任荊南知府。 D.定居於揚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權勢,經常橫行不法,最終落得家破人亡。

分析:A項出處是首段末句“是時趙普為相,……獨稱君為能,曰‘其言與我多合’”。B項對應的是第二段開頭“……知海陵監。

三歲,用監最遷大理寺丞,賜緋衣銀魚”。C項的依據是第四段末“荊南轄北路兵馬,於荊湖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選以材,用員外郎自君而始”。

D項源自第五段中“故其子弟雜居民間,往往倚權貴,恃法得贖,出入裏巷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原文是說那些官宦子弟倚仗權勢,經常橫行不法,甚至有。

4. 歷史選擇題怎麽寫

歷史選擇題主要有這麽幾種做法(憑個人經驗,我初中歷史壹直都是我們班第壹)

1,概念性的壹定要記住,壹眼就得把答案看出來,不能扣分

2,多選項的要用排除法,把不對的排除掉

3,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要從自身找,壹半是**的腐敗,**生產力不適應發展

4,性質類的要從其矛盾性找起

5,材料類的要既聯系課本,又要聯系材料

6,切不可憑自己的感覺走,要順應歷史潮流,要講史實,不可脫離課本,要深入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