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道教典籍的三洞分類法是指什麽?

道教典籍的三洞分類法是指什麽?

“三洞分類法”創始於劉宋陸修靜的《三洞經書目錄》。“三洞”指洞真、洞玄、洞神,梁朝孟安排《道教義樞》卷二稱:“通稱洞者,以通同為義。”也就是說,洞有通、同兩層意思。《道教義樞》具體解釋了三洞的具體含義:所謂洞者通也,“真”謂純粹不雜,通向真仙之道,故名“洞真”;“玄”謂不凝不滯,通向玄妙之道,故名“洞玄”;“神”謂神秘莫測,通於神靈,故名“洞神”。所謂洞者同,即指三洞皆能“通凡人勝”“通凡人聖”,使人成為神仙。由此可見,三洞各名表達的僅是較為空泛的宗教教義,與所轄諸經內容無關,與各經所代表的宗派名稱也無關,僅是壹種神學境界的象征。陸修靜用這種神秘的“三洞分類法”將兩晉以來流行於江南的三派經典統壹起來,“洞真”收上清經,“洞玄”收靈寶經,“洞神”收三皇經,從而調合了上清、靈寶、三皇等三個教派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