竈有1個讀音。
竈(拼音:zào)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春秋金文,《說文解字》釋為“從穴、鼀(cù,指蟾蜍)省聲。”後來產生了作為俗字的“竈”,“竈”是會意字,從土從火。
竈本義即是生火炊煮食物的設備。引申有燒煉或鍛造的設備、竈神等意義。古籍中可通假為“造”,有建造、祭名等意義。
許慎《說文解字》認為小篆的“竈”是壹個形聲字,上部的“穴”字表示洞穴(因竈有燒火的穴),下部用“鼀(cù,指蟾蜍)”的省略表音。
上部為“穴”字,表示洞穴;有學者認為像多足的昆蟲,因為竈用以燒火,秋冬熄火時昆蟲喜歡寄居其中。“竈”字原從穴,造字本義是架鍋燒煮食物的竈坑,說明掘地成坑的地竈是竈的最早形式,故《說文解字》曰“竈,炊穴也”。
篆文將原昆蟲形象寫成“黽”或“鼀”。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用磚石等砌成的竈臺,楷書另造會意字竈,從火從土。“火”指燒煮,體現其功能;“土”反映材料,有明確竈為土臺的含義。現代的簡化字“竈”就沿用了這種寫法。
古籍釋義
《周禮》以?祠祝融。各本無此七字,今據《史記·孝武本紀》索隱補。賈逵註《左傳》雲:“句芒祀於戶,祝融祀於?,蓐收祀於門,玄冥祀於井,後土祀於中?。”《淮南·時則訓》:“孟夏之月,其祀爨。”
高註雲:“祝融吳回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神,托祀於?。是月火旺,故祀?。”此皆用古《周禮》說也。《五經異義》:?神,今《禮戴》說引《禮器》:“燔柴盆瓶之事。”古《周禮》說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神。
許君謹案同《周禮》說。鄭駁之雲:祝融乃古火官之長,猶後稷為堯司馬,其尊如是,王者祭之,但就?陘,壹何陋也。祝融乃是五帝之神,祀於四郊,而祭火神於?陘,於禮乖也。按,許君《說文》有此七字,是與《五經異義》不殊。《風俗通義》亦從《異義》,用古《周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