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東南亞大批到山洞采摘燕窩的人,不僅人身極其危險,燕洞被他們采摘之後,大自然也被洗劫壹空。泰國若幹小島的懸崖上,許多腐朽的竹梯通往壹度盛產燕窩的洞穴。如今這些洞穴已廢棄,燕兒也不知去向。隨著保護自然的呼聲日益高漲,印尼華人發明的燕屋應運而生。這些燕屋的結構與普通屋沒有分別,但養燕子並非養鳥,燕子仍是野生的,靠自己覓食,屋子只不過是用來吸引燕子聚居,好讓燕子能把小窩築在燕屋裏,又有大量的燕窩收積。巢工廠的燕屋主人篤信佛教,愛燕如命,堅信人生難得、佛法難聞、燕窩難築。巢工廠燕屋內的燕窩,須待小燕子18-24天孵化、45天會飛後,才會被采摘。金絲燕返屋另築新巢,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血燕並非是金絲燕吐血的結果,因為紅色的血紅蛋白只會被氧化成黑褐色的高鐵血紅蛋白。血燕是與金絲燕食用海邊藻類、昆蟲食物有關,含礦物質較多。由於血燕較稀少,所以價格也偏高。
燕窩的分類如下:
1.按采摘地點分為屋燕、洞燕。
洞燕在山洞中采摘,現因產量稀少和環保呼聲日益高漲而逐漸被屋燕所取代。屋燕在燕屋中采摘,金絲燕仍是野生,清晨外出覓食,傍晚歸來。
2.按燕窩可食用程度分為金絲燕、草燕、毛燕。
金絲燕是清潔後可食用的燕窩。草燕、毛燕是非金絲燕的雨燕科燕子築的窩,燕窩含量極少,不能食用。而帶毛燕窩是尚未清潔的燕窩,清潔後可以食用。
3.按燕窩形狀分為燕盞、燕條、燕碎、燕餅、燕角、燕網。前面三種依據采摘運輸後的破損程度在可分出等級,燕餅由加工後的毛燕、洞燕壓制而成。燕角是金絲燕築巢時在墻壁的根基粘合部分,口感香濃。白燕網是燕窩中間支撐蛋只及小燕的纖細網狀物,口感細膩潤滑。
4.此外按顏色分為白燕、血燕、黃燕。至於官燕、貢燕等的說法均指盞型完美極品頭生燕窩。
燕窩壹詞最早見於明《閩小記》:燕窩菜竟不別是何物,漳海邊已有之,海燕所築銜之飛渡海中,翮力倦則擲置海面,浮之若杯,身坐其中,久之復禦以飛多為海風吹泊山澳,海人得之以貨,大奇大奇,右見漫記余在漳南詢之海上人,皆雲燕銜小魚粘之於石久而成窩,前言則當名為燕舟海上人言,高精亦可名為燕室矣,有烏白紅三色,烏色品最下,紅色最難得,白色能愈痰疾紅色有益小兒痘疹。南人但呼曰燕窩,北人加以菜字。《明史》中有記載柔佛產窩燕,明《東西洋考》又多處記載南洋諸國特產燕窩。
附壹:燕窩之最:
第壹個吃燕窩的人:印尼中爪哇的沙多羅諾。 --《百事通》
最早發現燕窩的華人:古晉葉振華、王三叔到達馬來西亞東部沙勞越美裏轄內的嶺坡,發現燕屋洞。當時凡發現燕屋洞者,該洞便屬於此人的產業。--《沙勞越散記》
最早的燕窩貿易關稅:最早由中國傑出穆斯林鄭和下西洋時從印尼帶回燕窩。明神宗朱翊鈞萬歷十七(1589)年,“上等貨每100斤稅銀1兩、中等貨7錢、下等貨2錢。” 燕窩大批輸入中國大約在17世紀後期,每年有12.5萬磅約400只燕窩從爪哇的巴達維亞(現稱雅加達)運往中國。
最早記錄燕窩的古籍:《本經逢原》。張璐成書於清順治十六(1659)年。記載:“燕窩甘、平。能使金水相生,腎氣滋於肺,而胃氣亦得以安,食品中之最馴良者。”
最早的燕窩詩:明末清初。吳偉業(1609-1671)撰《燕窩》:海燕無家苦,爭銜小白魚。卻供人采食,未蔔汝安居。味入金齏美,巢營玉壘虛。大官求遠物,早獻上林書。--《吳梅村詩集》
描寫燕窩最多的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燕窩二字出現17次之多,第四十五回寶釵道:“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壹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最早的燕屋:巢工廠蘇門答臘島前身祖屋始建於1880年即荷屬東印度第54任總督J.W.van Lansberge的最後壹年,相當於清朝鹹豐十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最早收錄燕窩的醫學辭書:《中國醫學大辭典》,民國十年(1921)謝觀主編。記載:“燕窩功用:益氣、和中、潤肺、開胃、化痰、止嗽、添精、補髓、壯陽。”
金絲燕最高群居數量:100萬只。-- 《不列顛百科全書》
最早的燕窩商情表:1833年《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
描寫燕窩最多的當代文學作家:岑凱倫。描寫燕窩的文學作品有《貼身保鏢》、《淘氣紅娘》、《金冠天使》、《再生緣》、《鄰家的女孩》、《彩虹公主》、《澄莊》、《飄過雲彩》、《紫色的月亮》、《雙面娃娃》、《蝴蝶夢》、《夜風中》、《愛佟-熾戀》、《甜心別玩火》、《歡喜》、《冷月亮》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