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李學勤在《戰國題銘概述》中將戰國文字分為哪幾種?

李學勤在《戰國題銘概述》中將戰國文字分為哪幾種?

李學勤在《戰國題銘概述》壹文中,將戰國文字分為秦、楚、齊、三晉、燕五系,構建起戰國文字分域研究的基本框架。

秦系書法。秦系是區別於其他各系的特殊而獨立系統。在書法上表現出對西周正統的繼承,相對保守穩定。金文如《秦公鐘》、《秦公镈》、《秦公簋》、《商鞅方升》、《新郪虎符》,壹脈相傳直至小篆。

楚系書法。是春秋戰國時代受到楚國文化影響波及的汝、漢流域以及江東的吳、越等國所使用的文字。他們和楚國壹起***同創造了壹種奇譎神秘、瑰麗爛漫的文化,書法作為這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楚系書法是最有反叛性、革新性與表現性的,西周晚期《楚大林鐘》、《楚公逆镈》二器就已顯露出反叛西周正統書法的端倪。

此後,經過了壹個時期的醞釀,壹種全新的體態修長、婉轉多姿、極富裝飾意味的書法風尚在南方廣大地區流行開來,以《王子午鼎》、《王孫鐘》、《曾侯乙編鐘》等銘文為後勁,而以《楚王酓肯盤》、《越王勾踐劍》等鳥蟲書為極致。

齊系書法,是整個春秋戰國時代以齊國為核心,包括魯及邾、倪、任、薛等周邊小國形成壹個頗具特色齊系書法系統。齊系書法在春秋時期走過了很長的壹段沿襲西周大篆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個性化的呈現首先只是在個別字的處理上,整體風格還是樸茂圓融的。

到戰國初期的《禾簋》、《陳純釜》、《陳曼簋》等器的出現,壹種清剛勁邁、以縱長的平行線為主導的齊系典型便樹立起來了。

晉系書法是以趙、魏、韓三國為代表的獨特書法風貌。春秋早中期晉國以及此系的作品不多,從傳世的《晉堰鼎》銘文摹本以及《芮子鼎》、《蘇衛妃鼎》等銘文可以看出早期對於西周書風的繼承。

在山西侯馬和河南溫縣出土的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的盟書,是後來發現最早的規模較大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墨跡。戰國晚期,中山王三器是刻款金文的典範,字體修長,既保持晉系豐中銳末的特點,又融入了壹定的裝飾筆致,從而成就了壹種爽利雋美的風格。

楚系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