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楚辭的版本介紹

楚辭的版本介紹

《楚辭》的版本系統是比較復雜的,由於其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中國社會的獨特地位,使其從輯錄之前到流傳過程,幾乎每壹個環節、細節都產生或曾經產生不同的歧說——在“五四”前後疑古思潮泛濫情況下,甚至連屈原的存在與否,也曾引起爭議,亦有全盤否認《楚辭》有先秦作品的。 劉向《楚辭》的原貌早已不見,但約100多年後成書的王逸《楚辭章句》,壹直公認是首部完整註疏《楚辭》的版本,也是最完整的註本,因為劉安的《離騷傳》,劉向、揚雄作的《天問》註解,東漢的班固、賈逵作的《離騷章句》,都只是“楚辭”或《楚辭》的某壹篇作品而已。因此,後人幾乎僅能憑借王逸《楚辭章句》為主,了解劉向的《楚辭》。

王逸《楚辭章句》上承劉向《楚辭》,但它原版早亡,現存主要版本有: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戊寅刊本),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中復宋本十七卷,上海圖書館藏;1571年(明隆慶五年辛未)豫章王孫用晦夫容館復宋本十七卷,前附《楚辭疑字直音補》壹卷,上海圖書館藏;1586年(明萬歷十四年丙戌)馮紹祖校勘本;等。此外,繼承王逸《楚辭章句》最受重視的版本是宋洪興祖《楚辭補註》。然而,按王逸《楚辭章句》“自序”,劉向的《楚辭》應為十六卷,而現見版本的《楚辭章句》,卻是十七卷,多出了壹篇王逸自作自註的《九思》,因此壹直令人起疑,甚至有懷疑其作真偽者。王興祖《楚辭補註》則認為只是後人加入,“逸不應自為註解,恐其子延壽之徒為之爾”。

洪興祖的《楚辭補註》的,本旨是補王逸《楚辭章句》之未備,故取名“補註”,是公認較為全面保留《楚辭章句》、乃至上接劉向《楚辭》的著作。在《楚辭》早佚,《楚辭章句》原貌不見得情況下,《楚辭補註》遂成為最主要的追溯《楚辭》的版本。該書同樣十七卷,在承襲《楚辭章句》內容上,作進壹步《楚辭》的補註及闡發等,客觀上也留住了已經失傳的隋唐以前及洪氏同時代的遺說。

《楚辭補註》版本較多,主要有:明復刻宋本,浙江圖書館藏;明崇禎中汲古閣重刊宋本,北京圖書館藏;清素位堂刊本,北京圖書館藏;清文津閣、文瀾閣《四庫全書》本;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丙午)《惜陰軒叢書》仿汲古閣本,等。 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楚辭》已經成為中國古代文學殿堂中的壹門顯赫之學。如果打算從壹般的角度,對現存的楚辭作品進行閱讀的話,可以參考如下壹批由現代學者撰寫的讀本、文獻資料。

《楚辭入門》,梅桐生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該書對楚辭研究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均有所述,深入淺出,體系完整。

《楚辭全譯》,黃壽祺、梅桐生合著,貴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收錄了王逸《楚辭章句》和朱熹《楚辭集註》中的全部作品,是於今最全的楚辭註釋本;該書每篇均有詳細的題解,通俗性、學術性兼備。

《楚辭今註》,湯炳正等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為“中國古典文學叢書”的壹種,每篇均有題解,註釋簡明。

《楚辭今繹講錄》,姜亮夫著,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姜被譽為現代楚辭學大師,是現代楚辭學研究專家中著述最豐者。此書***分12講,觀點明確,篇幅不大,簡明扼要。

《楚辭書目五種》,姜亮夫著,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1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重印;全書分為5部分,即楚辭書目提要、楚辭圖譜提要、紹騷隅錄、楚辭劄記目錄、楚辭論文目錄,是壹部反映自漢以來各代學者研究考訂楚辭成就的目錄學著作。

《楚辭書目五種續編》,崔富章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崔為姜亮夫的學生,是前書的續編。

《屈原賦校註》,姜亮夫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1987年修訂本;該書對屈原的全部作品進行了校註,***計25篇,是當代《楚辭》註本中的權威性讀本。

《屈原賦今譯》,郭沫若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版,特點是由當代著名詩人來翻譯古代名作,是現代影響最為廣泛的譯文。

《屈原賦今譯》,姜亮夫著,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該書依照《屈原賦校註》的篇目,譯文采用了元曲的形式,譯法十分獨特。

《屈原集校註》,金開誠等著,中華書局1996年版;該書為“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的壹種,吸收了大量現有成果,考證精當。 1979年,楚辭學泰鬥姜亮夫接受國家教育部的指示,為挑選出來的全國重點大學講師(副教授)以上教工人員進行專門的楚辭學開班培訓。姜亮夫特為進修班開出必備的14部楚辭文獻。 這14部專業文獻分別是:

王逸的《楚辭章句》(夾附在洪興祖《楚辭補註》裏);洪興祖的《楚辭補註》;朱熹的《楚辭集註》;王夫之《楚辭通釋》;黃文煥的《楚辭聽直》;蔣驥的《山帶閣註楚辭》;戴震的《屈原賦註》;王闿運的《楚辭釋》;陳本禮的《屈辭精義》;朱駿聲的《離騷補註》;龔景瀚的《離騷箋》;劉夢鵬的《屈子章句》;胡文英的《屈騷指掌》;馬其昶的《屈賦微》。

此外,還有姜亮夫自己的著述:《楚辭書目五種》。他特別指出,這14部是壹些派別、方法的代表,“不壹定是第壹流貨色”,“而第壹流的貨色奇缺”。

(註:必備文獻目及簡介,見下圖“姜亮夫推薦文獻1-3”,百科編輯者制圖參考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