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期,就流行著這樣壹句話“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戰爭是壹個國家對擴張和對內鎮壓的重要手段,因此兵器的發展和改進就格外受到重視。在冷兵器時代,刀劍是戰場上最常見的作戰工具,最初是由青銅冶煉而成,冶鐵技術產生後,鋼鐵質地的兵器普及使用。
無論在東方或是西方國家中,刀劍這類兵器都曾發揮過重大的作用,對歷史影響深遠,劍在人們的心目中,有時候並不只是壹件兵器,而具有更特殊的意義,比如在古代中國除了軍人只有貴族才能佩劍。對於那些天生流著貴族血的人來說,劍的意義自然也是非凡的,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權力的化身。
我國並不缺少名劍,在很多的古籍和文學作品中就流傳著十大名劍的傳說,不過由於時代比較久遠,現在已經難以考證。但是,近代以來隨著考古事業的發展,許多驚世名劍也重見天日,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壹下包括中國名劍在內的全球排行前四的皇帝佩劍。
第壹件,越王勾踐劍。此劍主要是由青銅鑄造而成,成劍於春秋晚期,現為國家壹級文物。劍的主人正是臥薪嘗膽、忍辱負重二十年後東山再起手刃敵國的霸王勾踐,1965年,當考古工作者對湖北江陵壹座楚國墓葬進行發掘時,發現了這柄銅劍。關於它的出土,還有壹段故事,據說開采隊員剛碰到它時壹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大家都笑稱此乃“滴血認主”之寶劍,因為劍身被鍍上了壹層鉻,此劍歷經千年而不銹,寒氣逼人,被世人譽為“天下第壹劍”,現為我國重要國寶。
第二件,乾隆皇帝的神鋒寶劍。清朝乾隆皇帝不僅喜歡玩弄筆墨還十分尚武,他壹生不僅留下了數以萬計的詩歌,而且也留下了不少制作精美奢華的寶劍,神鋒寶劍就是其中壹件,是清朝冷兵器中最傑出的代表。這把刀上不僅鑲嵌著琳瑯滿目的珊瑚寶石,還寒光畢露,鋒利無比,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帝王所使用的最奢華的寶劍,也因此被譽為“華夏第壹劍”。2006年9月13日,乾隆神鋒寶劍在歷經數百年後,亮相人民大會堂,博得陣陣喝彩。
第三件,拿破侖的寶劍。這把寶劍也被稱為“加冕之劍”,1804年12月2日,拿破侖佩戴著鑲嵌著43顆寶石的寶劍在巴黎聖母院舉行了加冕大典,這把寶劍被拿破侖賦予了特殊的政治意義,他佩戴著它名正言順地接任了法國的國家統治大權。
第四件,埃及法老圖坦卡蒙劍。1925年,考古學家在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的的陵墓裏發現了壹把鐵質的短劍,這把短劍的出現震驚了西方考古界,因為根據歷史研究埃及是從公元前1000年後才進入鐵器時代的,但此劍卻誕生於公元前1333年到1323年之間。這壹時期鐵質兵器十分難得,經檢測,原來是由隕石金屬制作而成,也就是說用外星球,另外此禦用短劍歷經千年而沒有生銹,故十分珍貴。
帝王刀劍,是古代君主們的禦用兵器,它們裝飾豪華、鋒利無比、十分高貴,這些留存千年武器既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歷史和文明的見證,歷經千年,現代人還能見到這些傳世的孤品,也實屬難得。